“天藍得不像話!”“比梵高的畫還藍”“北京的朋友不要羨慕嫉妒了,直接恨吧”……今年“十一”、古爾邦節期間,新疆各地網友紛紛在微博、朋友圈曬藍天白云圖片,形容新疆藍天的詞匯也屢出新意。
今年“雙節”期間,據自治區環保廳公布的監測結果顯示,全疆19城市空氣質量優、良日數比例為85.5%,輕微污染日數比例為13.8%,中、重度污染日數比例為0.7%。與去年同期相比,優、良日數比例增加4.3%,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總體較好。
為保新疆的青山綠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自治區提出了“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發展理念和“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新疆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也進入了新時期,新疆魅力日益彰顯。
自治區環保廳廳長杜力洪·阿不都爾遜介紹,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自治區在大氣污染治理、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及生態保護管理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投入。
截至2013年,中央、自治區4年間共安排環境保護專項資金22.83億元。中央支持新疆的環保專項資金由2009年的1.28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4.4億元。自治區環保專項資金由2009年的1.22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05億元。自治區財政預算內專門設立了5項環保類專項資金,合計金額1.3億元/年,這些環保專項資金的設立,為有效解決一大批突出的環境問題提供了物質基礎和財力保障。
節能減排“減出”一片藍天
望著河水奔流向前,居住在塔里木河南岸的阿不來提·依米提心里溫暖異常。阿不來提家在沙雅縣蓋孜庫木鄉,鄉親們主要以種植棉花為生,塔里木河水是灌溉用水的主要來源。
“聽說以后不能隨便打井了,這樣塔河的水就不會斷流,來年種棉花也不用發愁了。”阿不來提憧憬著今后不用再受干旱之苦。
今年9月底,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修訂,新疆用最嚴格的制度來管理塔河,在塔河沿岸開荒打井取水的現象將得到扼制。
新的塔河管理條例的出臺只是近年來自治區環境保護政策制度的一個縮影。一條條生態“紅線”、環保“高壓線”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生產方式說“不”。
9月26日,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向轄區內776家小企業下發了關停并轉的倒計時時間表: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776家鄉鎮工業小區和零星分散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工作。米東區通過關停并轉項目的實施,預計每年可減少工業廢氣排放量35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606噸、氮氧化物排放量835噸、煙(粉)塵排放量1925噸,屆時轄區環境質量將得到明顯好轉。
為了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工作,2010年以來,全區累計實施重點工程治理減排項目368個,結構調整減排項目592個,累計淘汰冶金、造紙、建材等落后產能1202萬噸、小火電75.2萬千瓦。全區脫硫機組占燃煤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的94.6%。截至2013年,全區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范圍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未完成國家下達指標,減排壓力依然較大。全區四項主要污染物單位產值污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全區污染防治水平得到提高,產業結構得到一定程度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