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公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關于廣西太陽紙業有限公司林漿紙一體化三期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原批復項目名稱為176萬噸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三期),位于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區,于2021年7月獲得環評批復(桂環審〔2021〕325號),項目以外購海外及周邊松木、桉木為原料,采用硫酸鹽法制漿;新增年產61萬噸化學漿生產線(其中本色闊葉木化學漿30.5萬噸/年,本色針葉木化學漿30.5萬噸/年)、新增年產15萬噸生活用紙生產線(利用現有工程多余漂白闊葉木漿352噸風干漿/天,并外購漂白針葉木漿117噸風干漿/天)和年產100萬噸箱紙板生產線(以國產廢紙為原料生產23.8萬噸/年廢紙漿,并用自制本色化學漿和廢紙漿,配以外購AOCC廢紙漿板),三期漿紙總產能176萬噸,并配套建設廢紙制漿線、堿回收系統(1臺2600噸固形物/天堿回收爐)、電站系統(堿回收爐產生蒸汽配置一臺50兆瓦抽背式汽輪發電機組)及輔助運行設施,現已動工建設但未全部建成。 由于自身發展需要,建設單位擬對原批復項目建設方案、規模、生產工藝、產品及配套輔助工程、環保工程等進行改動,該變動判定為重大變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單位重新報批環評文件。 原批復項目變更后,項目更名為廣西太陽紙業有限公司林漿紙一體化三期工程項目(以下簡稱本項目),項目備案代碼沿用原代碼(2107-450512-89-01-791117)。 本項目屬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選址位于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廣西太陽紙業有限公司現有廠區內,用地面積約933.99畝。主要調整內容為:(1)1條30.5萬噸/年本色針葉木化學漿生產線變更為建設1條30萬噸/年高純度天然纖維生產線,并新增漂白工段和二氧化氯制備系統(設計能力為13.5噸/天);(2)新增木質素生產車間,利用高純度天然纖維生產線產生的小部分黑液,副產木質素分散液0.4萬噸/年、高純木質素1.6萬噸/年、生物質潤滑劑1萬噸/年、高性能木質素1萬噸/年;(3)新增木糖車間,利用高純度天然纖維生產線產生的水解液副產木糖2.2萬噸/年;(4)箱紙板生產線產能由原來100萬噸/年變更為50萬噸/年(外購廢紙及漿板量相應進行調整);(5)變更后新增高純度天然纖維生產線漂白工段尾氣排放,配套增加堿液洗滌塔和1根34米高排氣筒,新增二氧化氯制備車間尾氣,配套增加堿液洗滌、軟化水洗滌、海波塔廢氣治理等防治措施及3根25米高排氣筒,木質素車間新增破碎粉塵,配套增加一套水膜除塵器和1根15米高排氣筒,木糖車間新增水解廢氣,配套增加一套堿洗設施和1根15米高排氣筒;(6)1臺2600噸固形物/天堿回收爐產生的蒸汽由配置一臺50兆瓦抽背式汽輪發電機組變更為配置一臺50兆瓦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7)備料篩選車間、三期堿回收車間、成品倉庫、輔料倉庫、備品備件庫等構筑物尺寸及總平布置發生部分調整,原料堆場區由建設2座木片圓堆變更為建設3個木片圓堆,廢紙露天堆場改建為廢紙棚,取消建設成品立體倉庫;(8)2600噸固形物/天堿回收爐煙氣處理工藝由“三列四電場高效靜電除塵器+二氧化氯脫硝”變更為“SNCR脫硝+三列四電場的靜電除塵”,490噸/天石灰窯煙氣處理工藝由“四電場高效靜電除塵器+二氧化氯脫硝”變更為“四電場高效靜電除塵器+SCR脫硝”;(9)原批復項目包含的智能倉儲、物流配套及產品深加工等后期規劃內容另行立項建設。其余建設內容不變。 變更后本項目建成1條30.5萬噸/年本色闊葉木化學漿生產線、1條30萬噸/年高純度天然纖維生產線、1條50萬噸/年箱板紙生產線和15萬噸/年生活用紙生產線,漿紙總產能為125.5萬噸/年。最后形成的產品方案為:30萬噸/年高純度天然纖維、50萬噸/年箱紙板、15萬噸/年生活用紙,副產品為木質素分散液0.4萬噸/年、高純木質素1.6萬噸/年、生物質潤滑劑1萬噸/年、高性能木質素1萬噸/年、木糖2.2萬噸/年、木糖母液2.4萬噸/年。 本項目總投資變更為718245萬元,其中環保投資68900萬元,占投資額的9.59%。項目依托工程主要為鐵山港區深海排放管網工程、鐵山港工業區天然氣工程、鐵山港碼頭以及廣西太陽紙業有限公司配套一般固廢填埋場。本項目建設內容詳見《報告書》。 本項目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中鼓勵類,符合《造紙產業發展政策》,符合《北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要求,符合《北海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更新成果(2023年)》要求,符合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產業規劃》及規劃環評有關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