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丹寨縣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其南皋鄉石橋村保存著完整的古法造紙手工技藝,深受國內外游客的青睞。
走近石橋寨頭,遠遠的就能感受到古法造紙的文化氣息;步入石橋古街,家家有造紙房,人人會造紙,造紙技藝一代傳一代;今天的石橋在繼承古代文化手工技藝的同時,正把白皮紙單一的用途往旅游商品、高端紙產品等方向發展。
在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創始人王興武家里,常常看到兩張熟悉的面孔,他們是該合作社今年引進的兩名專業技術人才,來自北京的韓懷彥和福建的余建榮兩位老師專門研究古法造紙設計和開發,全力提升古紙質量、品質、新穎度。據韓老介紹,石橋古法造紙生產品種在原有基礎上,將打造古籍修復用紙、中國書畫紙、數字藝術紙三種紙品,打破國際紙業“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特”的良好局面,把石橋古法造紙產業打造出特色、亮點,造出國際紙業一流品牌。從而將更好的帶動村民創業致富,助推石橋旅游增比進位,提高旅游文化檔次。
王興武介紹,為提高古紙品質,合作社在技術上將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將打造一座300平方米的烘干房,徹底改變氣候無常,“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在水質上,為徹底清除泥沙、腐爛植物的殘渣,制造出高檔紙品,將安裝一套凈化水裝置,并將制造400平方米除濕功能的原材料庫和成品庫,通過一系列的改造升級,石橋古法造紙將是國際最好、最優的紙。
目前,石橋黔山、易興兩家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借助著該村被列為全省100個、全州20個重點旅游景區和全省21個示范性重點旅游景區建設的契機,千方百計做大做強古紙產業,將古紙生產全面改造升級,全力打造古法造紙產業規范化、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運用現代化先進技術造出國際一流紙品,以品牌效應提高石橋古法造紙文化知名度和美譽度,以此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前來旅游、參觀、考察、調研,從而帶動石橋古法造紙產業走向市場化、商品化,為石橋古法造紙的發展建好“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