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指標數據上去了,單位能耗能否降下來?對于現代經濟發展中這個事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題,生態雅安交出了可圈可點的答卷。
昨(29)日,市發改委傳出的消息,對此作出了有力的回應。省上反饋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市單位GDP綜合能耗同比下降3.75%,超額完成省下目標任務17.19%;單位工業產值能耗下降11.66%,超額完成省下目標任務120%。這組數據表明,在生態、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雅安的GDP變得越來越綠,正大步疾行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生態立市綠色崛起
在不少人看來,經濟發展和降低能源消耗似乎是一對天生的矛盾體,GDP的快速增長,似乎總避免不了能源消耗的劇增。快速增長的GDP,與單位GDP能耗的指標“落空”形成了反差。
但在生態雅安,卻有些例外。
雅安過去基礎差,底子薄,發展起點低,也曾經依靠大量能源消費推動經濟高速增長。但從2000年確立生態立市發展戰略以后,一直狠抓節能降耗,實施強制性的能耗限額標準,這十幾年是雅安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雅安的發展向世人昭示了一個真理:走生態、綠色發展的道路,不是一條緩慢的發展道路,而是一條可以更好、更快、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我市從生態發展的理念上考慮,放棄了對GDP的片面追求。市委、市政府不斷在內部淡化GDP,而強化綠色GDP。但是,這十幾年GDP發展速度是雅安歷史上最快的。僅就GDP來講,最近五年,雅安GDP的發展速度高過了全省平均速度,而全省的GDP平均速度高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這兩個“高過”證明了四川的崛起,也證明了雅安在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取得的成功。
今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繼續高擎生態立市大旗,加速國際化區域性生態城市建設步伐,率先邁向生態文明的新時代。截至6月底,我市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審方面,市本級共辦理節能評審60件,其中節能報告書2件,節能登記表58件;組織上報了四川省石棉礦無主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項目、石棉縣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工程、雅安市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省預算內備選項目、四川栗子坪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提高森林保護能力應對氣候變化項目、雅安銘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LED大功率封裝45KK、燈具材料2億個LED項目等6個節能環保項目……
天道酬勤。
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我市單位GDP綜合能耗同比下降3.75%,超額完成省下目標任務17.19%;單位工業產值能耗下降11.66%,超額完成省下目標任務120%。
省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各市州2013年上半年節能形勢晴雨表》顯示,上半年,我市節能降耗工作亮綠燈,這意味著我市節能降耗進展順利。
“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的大幅下降,很大程度拉動了GDP能耗下降。”市發改委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科負責人介紹,“4·20”蘆山強烈地震后,我市結合災后恢復重建,主動推進落后產能淘汰,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已關閉和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9戶。其中,淘汰冶金、有色金屬行業落后產能6.0萬噸,造紙行業落后產能2.0萬噸,紡織行業落后產能6.9萬錠,建材行業(制磚)落后產能8200萬匹。根據全國2013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和目標任務,今年我市將共淘汰落后產能13.8萬噸。
工業落后產能的淘汰,將在有力促進全市節能降耗工作的同時,促進工業經濟的綠色發展,為雅安的綠色崛起注入強的動力。
瞄準目標科學降耗
上半年節能降耗完成情況好,下半年能否繼續保持這種態勢?
市發改委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科負責人表示,節能降耗是一項持續的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下一步,我市將在全力抓好科學重建的同時,繼續抓好穩增長、推改革、促升級等各項重點工作,全面落實國家、省節能降耗工作部署,采取多種措施,緊抓節能降耗工作不放松,力爭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3.2%、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3%”的目標。
——將節能低碳思想貫徹到災后重建中。在災后科學重建規劃編制及實施過程中,將節能低碳思想貫徹始終,推動災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發展循環經濟;加強低碳建筑和交通體系建設,優化能源結構;繼續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和重點節能工程,引導企業對受損節能設施進行修復、重建、提升。
——加強節能監督檢查和預測預警。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進度和措施開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重點用能企業進行跟蹤監測,開展能源審計和節能目標考核。加強對整個節能形勢進行預測預警,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強化節能管理。
——建立健全重點領域節能協同機制。進一步抓好工業、交通、建筑、商業、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建立健全相關部門的協同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強節能市場化機制推廣,積極引導和推動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支持第三方對企業進行節能技改,積極開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
——做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依法嚴格開展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促進科學合理利用能源,從源頭上杜絕能源浪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節能低碳行動。通過宣傳、教育、培訓等活動,繼續在企業、機關、學校、社區開展廣泛深入的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普及節能環保知識和方法,推介節能新技術、新產品,增強全民資源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