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位于平湖市曹橋街道嚴家門村的平湖市海濱金屬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只剩下一層廠房孤零零地佇立在原地。這家公司曾經是附近村民的一個主要收入來源,但轟鳴的機器聲、難聞的氣味、直排的廢水,讓村民為周圍的環境和自身的健康憂心忡忡。好在去年年底,在平湖市開展的“零點行動”中,海濱金屬制品公司被關停,村民們的擔憂漸漸消除。
據了解,為了加強污染防治,改善生態環境,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去年年底,平湖市開展了電鍍行業整治提升工作“零點行動”,共對海濱金屬制品等17家電鍍企業進行整治,其中,通過整治驗收5家,關閉7家,其余5家搬遷進點。今年,平湖市又啟動了印染、造紙、制革、化工四大行業整治提升工作,目前已關停企業6家,共騰退土地207畝,年減少廢水排放114.5萬噸。
記者了解到,污染企業關停后,不少騰退出來的土地已經找到了新的“婆家”,實現了產業提升。位于廣陳鎮港中村的平湖市海達化工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海達化工成立于2000年,由集體企業轉制而來,土地面積29000多平方米,房產面積9000平方米。企業每年產生的生產性廢水、生活污水在700噸左右,在未入網之前,任意排放。多年來,周圍村民不僅被這家化工廠的煙霧所籠罩,當地的土壤、水質也受到嚴重污染,村民苦不堪言。今年年初,這家重污染高能耗企業被關閉。在“三改一拆”行動中,廣陳鎮多次與企業主協商,終于在6月初與企業簽訂了土地及廠房回收協議。同時,廣陳鎮還與浙江中越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協議,新的“東家”將在這里建起新項目,用于生產環保新型材料。
在政府積極推動行業整治的同時,企業本身也在不斷向“綠色”靠攏。日前,浙江景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有條不紊實施中水回用技改項目。該公司現在的污水日處理能力為32000立方米,噸紙廢水排放量已控制在6噸,處于國內行業領先水平。為進一步降低污水排放量,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去年該公司又投入5435萬元,開始實施中水回用技改項目,目前已完成深度處理設備購置,預計今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通過這一舉措,企業可減少水資源消耗和污水排放成本,每年可節約運行成本約400萬元。更重要的是可以解決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污水排放總量瓶頸,保障公司長遠發展。“該項目的建成也可為國內造紙行業噸紙耗水量的進一步降低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實踐經驗,對行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浙江景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副經理章愛其說,這是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