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8.2%的同時,污染減排沒有拉后腿。筆者昨日從省環保廳獲悉,據國家環保部初步核定,2012年,我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前年下降4.33%、2.92%、5.73%和6.11%,四項指標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減排任務。
這是廣東“十二五”以來首次實現減排指標全面下降,也有力扭轉了“十二五”開局污染排放不降反升的局面。
環保專家指出,經濟快速增長,污染物全面減排,一增一減,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實施綠色發展戰略、以環保優化經濟增長的決策取得明顯成效。
不久前,環保部公布了上月空氣污染最重的10個城市與污染較輕的10個城市名單。廣東有惠州、肇慶、深圳、珠海4個城市躋身當月10個污染較輕城市,而污染最重的10個城市中,廣東無城市上榜。
環境質量改善的背后,是我省以鐵腕治污的決心,主動加壓,令減排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
針對曾經的藍天“黑手”火電廠、水泥廠、工業鍋爐等,我省脫硫、脫硝等減排工程快速推進。去年燃煤火電機組共取消煙氣脫硫旁路1565萬千瓦,完成降氮脫硝設施改造656萬千瓦,全省累計2563萬千瓦機組投運脫硝設施,占全國脫硝機組裝機容量的1/3強。
全省15條水泥生產線建成煙氣脫硝設施,脫硝規模超過2000萬噸熟料/年,占全國1/5強。
在水污染治理上,去年全省新建成污水處理設施48座,新增日處理能力105.1萬噸,占全國去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的1/8。全省67個縣、珠三角73個中心鎮以及東莞、中山等市所有建制鎮均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
減排工程的突破保障了污染的減少。監測顯示,2012年全省環境質量總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分別同比上升了4.3和2.6個百分點;珠三角空氣質量穩步改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2.5年均濃度分別同比下降16.7%、5.3%和7.1%,灰霾天氣明顯減少。
環保“調節器”成經濟“優化劑”
2011年,廣東省化學需氧量和氨氮較好地實現了減排,但大氣污染減排的兩項指標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較2010年不降反升。
開局不利令減排形勢異常嚴峻。而我省經濟總量大,發展速度快,污染排放多,如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并在一年時間內扭轉了2011年的不利局面?
去年來,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環保調節器功能,走出了一條以結構減排優化產業經濟結構的新路。
以排放總量實施分區控制
省政府及時印發實施了《廣東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實施方案》,并出臺《廣東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對考核評為不合格的地區,將取消環保模范城稱號,進一步落實了減排責任。
環保部門充分發揮總量前置審核、規劃環評、環保標準等作用,促進我省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省環保廳介紹,廣東以污染物排放總量實施分區控制,推動了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和高污染產業淘汰,為先進制造業、高科技產業等高附加值產業提供發展空間。2012年,全省審批建設項目4.3萬多個,對“兩高一資”、產能過剩行業項目嚴格把關,建設項目環評否決率超過4%。
同時,環保部門對省重點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現代產業體系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平均審批時間僅6.5個工作日,并主動提供項目選址、污控技術等環保服務。
一張一弛間,污染減排有效倒逼轉型升級,促進了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12年我省萬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大幅下降。
將實施更嚴地方排放標準
根據“十二五”污染減排工作安排,到2015年底,我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在2010年的基礎上分別削減12.0%、13.3%、14.8%和16.9%。
盡管去年首度全面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但“十二五”中后期,我省的經濟仍將在高位運行,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污染減排如何在科學發展的探索中完成五年目標?
“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必須在削減污染排放存量的同時消化增量。”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省將繼續加強結構調整和環保準入,對電力、鋼鐵、水泥、造紙、印染等行業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珠三角地區和重污染行業實施更加嚴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
此外,加強污水處理管網配套等重點減排工程,以及農業源、機動車污染減排工作,通過經濟補償、區域限行、強化監管、依法淘汰等措施推動“黃標車”淘汰。
我省還將利用市場化手段,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二氧化硫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在指定流域實施化學需氧量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并積極向國家財政部、環保部申請將我省納入全國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