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擅自建設、越權審批的造紙企業正開足馬力日夜生產,一個是尚未通過環保驗收、曾被國家環保部督察督辦的造紙企業在24小時生產,夜間偷排。這兩個企業是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兩家典型的違規項目,卻在當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有力偏袒下,無所顧忌地排污。
日前,《中國環境觀察》來到江蘇省灌云縣就造紙廠違規生產,污染環境一事進行了調查。
華成紙業試生產2年 環保違法審批
位于灌云縣城東五、六十公里處的燕尾鎮三百弓村東南側,距離三百弓村不足200米遠一家名為連云港市華成紙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成紙業)的造紙廠。遠遠看到從造紙廠內一根煙囪上正不斷噴吐著黑煙,隨著風向形成一條黑色長龍。沿著通往造紙廠的一條馬路徑直南行,在距離企業一公里遠的地方聞到一股刺激性氣味,隨著距離的越來越近,氣味變得也越為強烈。車間內部衛生紙生產線轟鳴作響,一卷卷衛生紙已經被打包。污水池里骯臟不堪,積滿了發白的工業廢水,散發著酸腐的味道。
企業負責人介紹,華成紙業是灌云縣政府招商引資企業,2006年投資建設,2009年投入生產,目前24小時輪班生產,對外宣稱投資2個多億。隨后,向本刊提供了一張由灌云縣環保局核發的已經過期的《排污許可證》,當本刊提出查看一下環評批復和驗收報告時,企業負責人表示,“有了排污許可證,就說明我們手續齊全,是合法生產,別的都不用看。”
企業老板自稱,江蘇省環保廳和國家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也經常到廠檢查,去年該廠出了點問題,現在已經整改好了,最近又花180多萬新上了一套設備。至于新設備項目生產“環保部門不知道。”新生產線的批復與驗收更無從談起。提出看企業污水排放情況直接遭到拒絕。
在灌云縣環保局了解華成紙業的環評批復和驗收情況,環保局相關官員并沒能提供該企業相關環保手續,而是出具了一份“關于對連云港市華成紙業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衛生紙技術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評審意見。
灌云縣環保局一官員稱:“縣環保局沒有對造紙廠的審批權,但由于該項目是在原來基礎上的一個技改項目,灌云縣環保局才對其作出了審批,目前該項目正在試生產階段,尚未通過相關驗收。”沒有通過驗收,灌云縣環保局則核發了排污許可證。對此,該官員表示,“華成紙業以前生產瓦楞紙,而這張排污許可證正是針對瓦楞紙的,后來不生產瓦楞紙了,華成進行了項目技改,現在改為生產衛生紙了,正在試生產,還未驗收。”
當問及華成紙業衛生紙生產線已試生產多久,該環保官員避而不談。
灌云縣環保局在回復本刊中,介紹到年生產7萬噸瓦楞紙的華成紙業,2007年4月經過灌云縣環保局審批,2007年建設,2008年3月主題工程建設后受到市場供求影響一直停產,2009年5月景觀云環保局核查并同意試生產,2009年7月通過灌云縣環保局驗收。2009年8月,華成紙業進行技術改造,將總產量不變,改成3萬噸衛生紙生產線,4萬噸瓦楞紙生產線,2010年11月,技改項目再次通過灌云縣環保局的審批。
根據2002年7月第五次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2003年1月1日實施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造紙行業需要當時的環保總局批復和驗收。其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議,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2006年建設的華成紙業僅有的是,沒有審批資質的灌云縣環保局出據的審批意見和一張違規所得的過期排污許可證。
另外,根據工業企業衛生安全防護距離標準,根據近5年地方風速與風向及產能確定,造紙行業與居民區最小防護距離不低于600米,華成紙業離三百弓村不到200米,可見華成紙業本屬違法建設。
同時,對于下級環境保護部門超越法定職權、違反法定程序或者條件做出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決定的,上級環境保護部門可以依法撤銷或者責令其撤銷超越法定職權、違反法定程序或者條件做出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決定。
小伊造紙廠排污管道直插新沂河中
督辦企業照常生產 小伊造紙污水夜排新沂河
7月31日,在南崗鄉趙莊附近的小伊造紙廠,該造紙廠車間內機器轟鳴,鍋爐白煙四溢,生產如火如荼。造紙廠的南側與之僅僅相鄰的是小排河,小排河的南側越過一條馬路是新沂河(新沂河南北寬約70米,是沂河下游的排洪河道,自西向東依次流經鹽河、羨厚河、燕尾港,最后注入東海),一根直徑約30厘米的塑料管道跨過小排河后直接嵌入新沂河中央。
據當地村民介紹,小伊造紙建有污水池,白天將工業廢水全部儲存到污水池里,每到深夜以后,就開始肆無忌憚地向新沂河排放污水,每次排放大約持續3、4個小時,天亮之前會將污水全部排完,這種偷排現象天天如此。“每當向河里排放污水時,河中會泛起刺激的臭味。”趙莊村的王某介紹。
村民介紹:這里地下水位很淺,通常只有四五米,從井里打上來的水經日曬之后會變的發紅,村民們現在幾乎不敢飲用井水。“喝了井水會肚子疼,拉稀。”連云港市環保局曾經對趙莊村周邊一帶地下水做過檢測,檢測之后告訴人們井水不能再飲用,但始終沒讓大家看過檢測報告。對于這種現象,村民表示,在小伊造紙廠投產之前是從未有過的。
生活及牲畜飲水都是5元一桶來買,而經濟不寬裕的只能被迫飲用井水。
家住南崗鄉的李某告訴本刊,由于他是該縣的養鵝專業戶,養鵝的位置就在小伊造紙廠和小排河之間,之前很少發生鵝死亡的事件。自小伊造紙建成并投產之后,鵝就開始出現零星性死亡, 2009年3月份到6月份,短短3個月時間突然一下子死了1900多只,后來經過灌云縣南崗鄉動物防疫檢疫站對死鵝進行檢驗檢疫,結論是:鵝的發病原因系環境污染所致。同時,建議其更換新的水質區域進行飼養。
從那以后老李就走上了上訪之路。可是,灌云縣環保局主管環境監察的張姓官員告訴他,讓他隨便去告,無論告到江蘇省環保廳還是國家環保部都沒人會理睬。
據了解,小伊造紙是一家生產瓦楞紙的擴建項目。該廠曾是國家環保部的督辦企業。去年,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的領導曾就企業污染環境一事到小伊造紙廠暗訪,差點被該廠保安的毆打。從那以后小伊造紙廠被勒令停產整頓,但時間不長,就又開始“死灰復燃,東山再起”了。
新沂河的下游生活著數十萬居民,而一旦新沂河遭到污染,他們的健康狀況著實令人擔憂。
因小伊造紙項目未依法報批擅自建設,灌云縣環保局提到2008年7月對小伊造紙下達行政處罰,停止生產,并處5萬元罰款;2009年3月,灌云環保人員發現小伊造紙未經處理污水直排新沂河,遂下達處罰,并罰款218660元,2009年9月,小伊造紙因拒絕華東督查中現場執法,灌云環保局再度罰款10萬。環保的職能是幫助、監督企業改進環保污染現象,而小伊造紙的污染非但不會收斂,更有甚者,“罰了款就是讓明目排污,否則,罰款從哪兒掙出來”的說法。
從灌云環保局罰款記事看,小伊造紙在2008年開工建設,2009年年初生產,2010年5月通過連云港環保局批復。同時,回復中又稱小伊造紙搬遷項目2003年經連云港環保局審批,2008年5月通過“三同時”驗收,2009年技改為瓦楞紙生產線,2010年通過連云港環評,今年7月,進行了驗收環境監測,在驗收過程中。時間節點上,不能自圓其說。
在灌云縣環保局,張義信副局長告訴本刊,位于南崗鄉的小伊造紙已經通過連云港市環評批復,但還處于試生產階段,尚未通過環保部門驗收。而這家與華成紙業審批性質同出一轍的違規企業,是如何通過看似合法外衣的包裝進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