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江門新會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五十七次主任會議,調研銀洲湖區域環境保護情況。會議要求,徹底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發展模式,嚴防在產業轉移中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轉入到銀洲湖區域。
會議由新會區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建民主持,副主任霍京廣、張洲桂、葉劍敏、鄒達明、甘景林、李健馳出席會議。新會區副區長李冰琳列席會議。
與會人員前往銀洲湖紙業基地、雙水拆船廠拆解基地、崖門新財富電鍍基地視察。
銀洲湖區域范圍
擴展到全區
據介紹,自2001年實施銀洲湖區域綜合開發戰略以來,銀洲湖區域已成為新會乃至江門經濟發展重點區域,形成六大產業,落戶8個國家和省級產業基地。
根據今年區委、區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銀洲湖臨港產業集群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將銀洲湖區域范圍擴展到全區,不再局限于原來的“六鎮一區”。
建立循環經濟區域
據介紹,新會區建立循環經濟區域,對排污量較大的造紙、電鍍等行業,設立定點區域,推動相關企業入園發展,開展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指導協助申報循環經濟試點單位,2005年雙水拆船鋼鐵有限公司被列入國家試點,2007年銀洲湖紙業基地被列入國家試點。
同時,崖門定點電鍍工業基地嚴格實施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推進電鍍基地循環經濟發展。
拒絕高污染高能耗項目
會議要求,新會區政府要進一步加強銀洲湖區域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環保優先”意識,徹底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對人民群眾反響較大的個別企業超標和偷排放等突出問題,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督促整改,必要時依法責令責任單位關停,直至問題解決。要加快銀洲湖區域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加大銀洲湖區域排污管網建設力度,早日實現銀洲湖區域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入管網集中處理。
會議指出,要積極推進銀洲湖區域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科技、循環型的生態工業,嚴防在產業轉移中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轉入到銀洲湖區域。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發展生態旅游,促進和帶動銀洲湖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