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項:
鑒于本月漿紙業實施新的污水排放標準,上月在濟南召開漿紙業環保專題研討會,邀請有關專家就新標準對行業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闡述各自觀點。
紀要:
中國中輕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給排水高級工程師翟陽先生做了《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對企業的影響》的報告,要點如下:
基本觀點:1)制漿造紙工業屬于我國工業生產中的排污大戶;2)漿紙生產工藝與原料種類具有多樣化特征,廢水的排量大、水質復雜、可生化性差、處理困難;3)嚴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對污水治理普遍參與和主動治理已經收到了一定的成效;4)GB3544-2008對制漿造紙廢水的排放標準進行修訂并大幅度提高了控制要求;5)新舊標準的差異明顯,新標準在實現穩定達標排放上具有一定難度。
造紙行業目前的污染排放情況。近二十年來我國的造紙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十年來,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普遍采用了國內外先進、成熟的制漿造紙技術及裝備,淘汰了一大批落后工藝技術及設備,提高了造紙工業技術裝備整體水平,縮小了我國制漿造紙技術和裝備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污染減排有一定的進步。但由于歷史原因,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建設的中小型造紙企業,普遍存在著裝備落后,能耗、水消耗多、污染排放量大等問題。“十五”期間,全行業在紙及紙板年均增產11.84%的情況下,COD排放量年均降低8.43%,COD污染貢獻率年均降低4.5%,COD排放強度年均降低16.3%,COD污染貢獻率和排放強度是各主要行業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主要原因:1)采用先進裝備,降低污染物排放;2)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降低污染負荷;3)調整原料結構,減少污染物排放;4)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減少污染源頭;5)政府出臺政策,加大污染物減排力度。2005年,廢水排放量為36.7億噸,COD排放量為159.6萬噸,廢水平均排放濃度為435mg/l。2006年,廢水排放量為37.4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的17.98%,廢水平均排放濃度415mg/l。造紙廢水及COD排放量仍處于全國各行業首位——COD排放量占全國的32.4%,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工業的17%。造紙行業仍是全國工業耗水、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大戶。
現有污水排放水平距新標準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新舊標準差異明顯:1)規定的排水量的定義范圍變化較大,噸產品的排水量、排污量、濃度變化很大,分別采用風干漿和絕干漿進行產量的計量;2)新標準比原有標準嚴格了許多,特別是針對制漿、制漿造紙企業的排放標準的嚴格程度大大提高;3)對于目前的絕大部分有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的企業而言,要實現達標排放存在一定差距和困難。對于環境脆弱地區,需要實施特別保護措施,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從廢水平均排放濃度以及目前企業噸產品排水量仍然較大等方面來看,目前的制漿造紙行業污水排放水平與滿足新標準(GB3544-2008)相比,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污水三級處理是達標的基本要求。不同制漿造紙工藝和原料產生的廢水水質差異較大,以中段廢水COD含量為例,造紙廢水為600~1,000mg/l,化學漿廢水為1,000~3,000mg/l,廢紙漿廢水為1,500~4,000mg/l,化機漿廢水為6,000~15,000mg/l。近年制漿造紙企業的耗水量降低,污染物濃度增加,廢水中含有的大量可生物降解COD僅靠二級生化處理無法實現新標準的要求。污水預處理工藝與生物處理工藝已經做到成熟可靠,運行經驗和數據豐富,處理效率基本達到極限,COD去除率難以產生重大提高,噸水處理成本一般在0.4-0.8元左右。因此污水處理達標需要取決于深度處理工藝技術。在污水處理中已經證明比較能有效去除COD的深度處理工藝:1)化學混凝;2)活性炭吸附;3)氧化法;4)膜分離。
處理成本將有較大提高。目前大多數漿紙企業的取、排水量比較高,根據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到2010年實現造紙產業噸產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年103 m3降至80 m3,在這個趨勢下,噸產品排水量將相應降低,由此會造成中段水的濃度增加,提高了深度處理的進水濃度,給實現出水濃度達標造成一定的困難。對國內11家漿紙企業的污水深度處理測試表明,污水處理后出水的水質COD平均值在90mg/l以上,因此與GB3544-2008標準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根據估算,為了實現出水COD在90mg/l達標,深度處理成本平均應該在3元/m3左右。
結論:在漿紙企業中,采用商品漿造紙、采用廢紙漿制造箱板紙、瓦楞紙等類型的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投加的化學品量較少,中段污水成分相對簡單,污染物濃度較低且污水可生化性較強,經過二級生物處理后的出水指標比較容易達到或接近GB3544-2008的標準,因此在進行深度處理的過程中,噸水處理成本較低。對于化學漿、化機漿等類型的生產,由于生產原料多樣性、生產過程投加的化學品較多等原因,廢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由木質素及其衍生物、有毒性物質形成的不可生物降解的COD,致使污水經過二級生化處理后,出水中依然含有較高的污染物濃度,為實現達標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為實現GB3544-2008標準的要求,目前的眾多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污水處理的投入與運行成本,同時應該大力提倡清潔生產,對污染物發生的源頭進行治理,從而減輕中段水處理的難度與成本。在目前的技術下,通過各種方式對污水進行的處理可以實現GB3544-2008標準要求的,但需要增加較大的生產成本,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對各個企業已經運行的污水處理的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找出經濟合理的處理方式,降低處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