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紙業是一家年造紙145萬噸的上市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造紙企業、全國最大的高檔涂布包裝紙板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煙卡生產企業”。該公司更計劃到2010年將產量擴大到350萬噸。
坐落在山東省兗州市新兗鎮的太陽紙業,其公開且經當地環保部門實施在線監測的排污口——氧化塘沉淀池建在距離其南廠西約4公里的鵝鴨場村北面,經過處理的廢水從沉淀池排入楊家河,經光府河進入南四湖。
但據當地群眾反映,太陽紙業除此之外還有三個隱蔽的排污口,分別位于北廠南面、泗水河鐵路橋下和興隆莊廠外側白馬河上游。5月28日至29日凌晨,記者調查了這三個正在排放污水的排污口。
本報委托國家環境部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出具的檢測報告單(詳細數據見附表)顯示,三個排污口中有兩個口(兗州市九州方圓生活區鐵路東排污口和泗水河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化學需氧量(CODcr)嚴重超標。
6月11日下午,太陽紙業環保處負責對外宣傳的王國華科長告訴本報記者,太陽紙業南北廠共有一個排污口,所有污水通過地下管道排入氧化塘經深度處理后排出,完全符合山東省對區域水質的要求;北廠排污口確實在2007年以前使用,但現在流動的已經是兗州城市污水,如果有瞬時超標,可能是上月城市污水流動緩慢造成。
但王國華承認,泗水河鐵路橋下的排污口是興隆分公司的排放口,他說:“所有排水COD已小于30mg/L,已經達到了地表水Ⅳ類水體標準。在泗河上游還有其他造紙廠,如果超標可能是別的污染源造成的。”
對于興隆分公司廠外另一個位于白馬河上游的排污口,王國華解釋,鄒城市離兗州30多公里,中間隔著煤礦,太陽紙業即便有廢水也不可能排過去。
排污口見聞:北廠南墻外
太陽紙業在新兗鎮上有兩個廠區,分為南廠和北廠。
于2006年11月1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前,太陽紙業發布的“招股說明書”中公開承諾:“為配合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本公司將投資1200萬元實施廢水資源化方案,將南廠區廢水經深度處理后全部回用于北廠區,北廠區廢水通過過程控制、廠區內預處理、物化-生化等處理后,利用涵管輸入氧化塘物化-生化處理系統進行深度處理,以達到農灌和林灌標準后用于灌溉。”
太陽紙業已于2007年春鋪設了從北廠向氧化塘輸送廢水的涵管。記者實地調查中,當地村民證實廢水卻沒有全部從涵管中輸送到氧化塘,其中一部分依然從北廠南墻外排污口直接排放(檢測單上為:兗州市九州方圓生活區鐵路東排污口)。
沿途遇到的村民反映說,當時鋪設管道時就說河中以后不會再流污水了,但管道鋪設好以后污水卻一直沒有中斷。
記者在現場看到,排污管遠處建筑即為北廠區,從這個排污口流出黃褐色污水,明顯區別于城市廢水。
北廠排污口排放的污水白天排量相對較少,到夜晚排量增大,跨度約5米的河里水位增高5-10厘米左右。清晨在橋墩等處能看到清晰的黃褐色痕跡。
環境部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提供的檢測報告單明確標示,取自該排污口污水的CODcr含量白天為797mg/l,夜晚為411mg/l。屬嚴重超標。
廢水自排污口流出即散發出令人作嘔的臭味,給周邊環境造成很大影響。距排污口西約1000米處,山東火炬集團開發有一座占地1000余畝、規劃建筑面積70余萬平方米的兗州九州方圓小區。該小區東面的樓房每平米銷售價格為1700元左右,而與該小區隔著一條馬路對面小區樓盤售價已達到每平米3000元左右,售樓人員證實,售價低與彌漫在小區中的污水味有很大關系。
5月28日,當地多云。污水繞過九州方圓小區,向西穿過王魯公鐵立交橋后流入當地人稱“老府河”的一條廢棄河道,河道堤壩上種有密密麻麻的白楊樹,兩邊則是一望無際的麥田。河邊碰到的村民介紹,河中污水已經滲透到兩岸的地下,據河岸十幾米的機井里面已經全是河中的臭水,無法再用來澆地,靠近河邊的魚塘兩年前就變成臭水塘,不僅魚蝦死掉,連魚塘邊的小樹也全部枯死。
鵝鴨場村民說,他們種菜只能到村子的南面,河邊一帶只能種大面積的農作物。
流過廢棄的河道,這部分污水在鵝鴨場村北面與氧化塘排出的廢水匯合。
氧化塘最早建于2002年5月,占地面積450畝,引進德國百樂克公司的技術和設備,是國內造紙行業規模最大的氧化塘。調查中記者看到,每個氧化塘占地面積籃球場略大,縱橫排列,至少在8個以上,其中靠近大門口的一個氧化塘已經被污泥全部填滿,工人正在上面用黃土鋪蓋。檢測顯示鵝鴨場氧化塘排水口白天的CODcr含量為107mg/l,夜晚為87.4mg/l。
兩股水匯合后向西流入楊家河,在濟寧境內流入光府河后注入南四湖。取自楊家河與光府河交匯處的水樣經檢測為84.7mg/l。
地方標準:CODcr不高于100mg/L
太陽紙業在離新兗鎮東南約8公里的興隆莊有一個分廠。
這個分廠的排污口有兩個,一個延伸出3公里鋪設到泗水河底,一個稍近離廠房在1000米以上。
泗水河排污口位于泗水河鐵路橋下,河岸邊長滿蘆葦和雜草,不注意看很難發現,但仔細看會看到污水從河底涌出,像一股泉水般呈同心漣漪向四周擴散,記者看到水邊漂浮著一些死掉的小魚。當地村民說,我們反映情況,紙廠總說已經治污了,但現在河里連青蛙都沒有。
泗水河排污口白天排出的污水CODcr含量經監測為64.4mg/l,夜晚為166mg/l(超標)。
離廠區較近的另一個排污口在工廠外津浦鐵路邊,距廠區約在1000米以外。排出的為白花花的似含有未回收堿液的廢水,河中堆滿了白沫。該排污口為白馬河的上游,向南經過鄒城市境內后流入南四湖。
而據濟寧市環保局污控科介紹,太陽紙業排污口應該只有一個,即鵝鴨場村氧化塘的排污口,該排污口已被當地環保局實施在線監控。從濟寧市環保局調出的由兗州市環保局報送的數據顯示,在5月份,環保部門共對該出水口排放的污水進行了4次監測,監測內容分別為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指標。其中CODcr含量分別是,5月5日為101mg/l,5月15日為86.2mg/l,5月23日空白,5月28日為72.1mg/l(除第一次外全部合格)。
在鵝鴨場與氧化塘匯合的“老府河”,村民反映說,因常年飲用被污染的地下水,許多村莊已連續多年征兵因肝大等原因不合格。住在楊家河畔順德樓村一位31歲的村民稱,10年前他就因為查體時肝大未能參軍。但兗州市武裝部征兵辦未證實此一說法。
造紙行業屬于污染較重的行業,其污染主要是來自生產過程產生的工業廢水和少量的粉塵、噪音等。根據國家環保有關要求,廢水需達到《造紙工業污染排放標準》(GWPB2-1999)的要求。
2003年,山東省制定實施了全國第一個地方性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其中CODcr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排放濃度不得高于100mg/L,力爭到2020年基本解決山東全省的水環境問題。
據太陽紙業介紹,該公司2006年污水(包括紙機白水)日產生量為7.5 萬-8萬立方米,在環保方面的累計投資達到6億元,共擁有12套污水處理設備,其中26000m3/d(南廠區)、30000m3/d(南廠區)、60000m3/d(北廠區)、20000m3/d(北廠區)、30000m3/d(氧化塘)、12000m3/d(興隆分公司)、7000m3/d(魚臺分公司)等7套污水處理設備采用物化-生化處理污水;一套20000m3/d和兩套10000m3/d污水處理設備采用向上氣浮法處理污水;一套100噸/日和一套200噸/日漂白麥草漿黑液堿回收裝置。太陽紙業稱:“上述污水處理設備使得本公司日污水綜合處理能力達到140000立方米,已超出實際污水產生量。”
如果太陽紙業上述表述可信,那么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檢測報告提供的數據則表明,其污水處理設施并未充分啟用。
太陽紙業的公告
兗州市境內共有四條較大的河流:白馬河、泗水河、光府河和楊家河,太陽紙業污水排放輾轉流經此四條河流,而四條河在濟寧市內全部流入南四湖。
南四湖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南水北調東線主要匯水區,山東“碧水行動計劃”中要求南四湖在2007年之前要達到三類水質,最終目標是全部變清。
過去幾年,太陽紙業曾因排污多次受到當地環保部門的通報和曝光。
2003年4月,濟寧市環保局在兗州太陽紙業集團召開深化治理現場辦公會,要求太陽紙業按照南水北調工程要求,北廠廢水不得進入光府河;同時新配套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廢水處理設施;確保外排廢水穩定達標。
2005年8月23日《工人日報》報道,太陽紙業外排廢水中CODcr含量竟然為542mg/l。
2006年7月19日,當地媒體報道,山東省環保局再次曝光13家污染企業中9家CODcr季度均值超標,其中太陽紙業榜上有名。
不僅如此,太陽紙業每天產生的工業垃圾也對當地環境造成損害。
根據上市招股說明書,太陽紙業每天排放100噸以上的廢渣,主要為白泥、黑泥、粉煤灰和垃圾等,其中“白泥用于填埋塌陷,黑泥用于制造塑維板,粉煤灰用于制造建筑用磚”,但對垃圾的去向語焉不詳。
據新兗鎮一位運送太陽紙業垃圾的村民介紹,每天約有20-30車,每車約有500-800公斤的垃圾被運往周圍的6個垃圾點,在這些垃圾點中垃圾堆放在露天后未做任何處理。對此,尚未得到有關部門的核實。
2008年6月11日,太陽紙業發布公告,指“所有外排廢水水質COD在60~80mg/L,色度在30倍左右,完全達到了《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COD小于100mg/L和色度小于50倍的要求……太陽紙業廢水治理水平及外排廢水標準已達到行業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