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涌流淌的大河水,在這個春天要變得清澈了。今年2月,我省再度出擊重拳,對200余家小造紙企業進行關停處理,淘汰落后產能40萬噸。通過再限期治理一批重點排污企業,三年內遼河一級支流中的清河、細河等10條重度污染的支流有望達標。
曾一度成為中國七大流域污染之首的遼河流域,多年來深受工業污水之害,而造紙企業就是伸出的黑手之一。作為實現河流治污的重要“推手”之一,國家出臺了 《造紙產業發展政策》(以下簡稱《政策》),這是國內首部造紙產業發展政策,通過強調優化整個造紙產業的布局,實現循環節約,改變污染現狀,最終實現造紙產業和所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造紙產業的環保之痛
兩年前,家住營口市西市區大遼河岸邊的劉事洪大爺曾經對記者說過,他小時候,大遼河水很清,甚至可以燒水做飯,河里魚蝦眾多。后來,由于上游的工業興起,河水日益變得污濁。在本市,一家造紙企業就曾經向河里大吐污水。
遼河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由于沿岸分布著數座重化工城市、數千家重污染企業,使得“母親河”嚴重污染。省政府為此還專門設立了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辦公室。自該辦公室成立以來,在遼河流域GDP增長1.63倍的情況下,COD排放減少了10.18萬噸,削減了21%,遼河流域水質總體上保持穩定。
為了保護好“母親河”,2006年,遼河流域中游的沈陽市對重污染企業實施整頓,全市53家造紙廠由于排放嚴重超標,全部停產整頓或限期治理。在停產整頓和治理期間,政府各部門不給企業辦理相關審批手續,銀行暫停貸款,電力和自來水部門對這些企業停電停水。對于行動主體的各區、縣,一旦發現推諉等情況,將直接追究責任人的行政責任,整治結果還被納入區縣干部政績考核。
治理的力度在逐年加大。去年,我省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造紙行業成為重點整頓對象。在整治中,對年生產能力在1.7萬噸以下化學制漿生產線和年生產能力在3.4萬噸以下的化學草漿生產裝置,采取斷水斷電、清除原料、拆除設備的手段進行取締,并將吊銷營業執照。
記者了解到,國家發布造紙產業政策,與保護環境的政策息息相關。幾年來,國家努力使造紙工業進行升級,通過實施集中制漿、集中治污,實現規模經濟和環保效益,造紙工業正走上新型工業化道路。國家還督促按流域以省為單元的造紙行業結構調整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繼續對影響水質特別是跨省界斷面水質的一批造紙排污大戶實行關、停、并、轉、遷,對技術落后、污染嚴重,而又無力治污或無法穩定達標的造紙企業予以淘汰。
依靠政策帶動產業升級
其實,發布造紙產業政策,還與進口產品的競爭有關。目前,國內造紙企業生產的紙制品與同類進口產品相比,在價格、質量及檔次上均存在一定差距,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國內市場將更加開放,國內企業將面臨大量質優價廉的進口產品有力挑戰,國內造紙企業必須在價格及質量上趕上并超過進口產品,這樣才能振興民族工業。
去年10月3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 《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十一五”,我國的造紙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基本滿足市場需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生產集中度有較大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全面升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水資源和能源等消耗大幅度降低,造紙工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造紙工業生產體系。
“以環境容量確定產業布局,以污染防治優化產業結構。”這成為造紙產業政策的核心內容。《造紙產業發展政策》提出,通過轉變增長方式,針對環保方面的壓力,“十一五”期間,我國造紙工業的環保目標為造紙工業噸產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年的103立方米降到80立方米,減少22.3%;綜合平均能耗(標煤)由2005年的1.38噸降至1.10噸,減少20.3%。
在產業發展新布局方面,按照《政策》提出的“由北向南”調整的目標,“十一五”期間,長江以南是造紙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要以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為主,加快發展制漿造紙產業。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特別要重視利用國內外木漿和廢紙等造紙,原則上不再布局利用木材的木漿項目。
而長江以北是造紙產業優化調整地區,重點調整原料結構、減少企業數量、提高生產集中度。我省所在的東北地區,《政策》要求要加快造紙林基地建設,加大現有企業改造力度,提高其競爭力,原則上不再布局新的制漿造紙企業。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政策》要求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必須逐步實現以木纖維、廢紙為主,以稻草、麥草、蘆葦等非木纖維為輔的多元化原料結構目標,同時要與環境協調發展,充分考慮纖維資源、水資源、環境容量、市場需求、交通運輸等條件,實現“由北向南”調整,形成合理的產業新布局。
提升本地企業競爭力
造紙工業是我省輕工行業中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全行業從業人員較多,產品種類也較多,對全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去年底,我省造紙企業已經發展到近千家,主要經營范圍涉及包裝用紙,生活用紙,文化、印刷用紙,辦公用紙等經濟行業領域。
根據《遼寧省工業經濟發展“十一五”規劃》,我省制漿造紙行業要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造紙集團,重組造紙企業,以調整造紙工業原料結構、提高木漿比重、發展高檔木漿造紙為目標,以加速造紙林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林紙一體化工程,努力提升造紙工業的市場競爭力。
對于遼西地區,將以金城造紙集團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利用遼西適合楊木生長的自然條件,加快林紙一體化工程的實施,積極推進金新紙業有限公司大型林紙一體化項目和金城造紙集團年產30萬噸白卡紙項目和70萬畝速生楊樹林基地建設,重點發展輕量涂布印刷紙、銅板紙、彩色膠印書刊紙等產品。到2010年,力爭使兩大造紙公司生產能力分別達到100萬噸。
而在我省東部地區,則以重點企業為依托,加快林業基地建設,加快企業轉制步伐,組建企業集團,以發展低定量膠印新聞紙、銅板紙、書刊紙等產品為目標,做好大型針葉木漿項目的前期工作。到2010年,全省紙及紙板生產能力力爭達到300萬噸。
根據 《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到2010年,我國將淘汰現有落后產能650萬噸。今年2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環保總局又聯合發布《關于淘汰落后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生產企業的公告》,其中我省2007年應予淘汰落后造紙產能的企業包括沈陽市康平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營口造紙有限責任公司、遼陽銀河工業紙板有限責任公司、遼陽市宏偉區海峰紙品廠的全部設備和部分生產線。這四家企業共計淘汰落后產能2.55萬噸。
對于我省紙業的發展,專家還建議要充分開發利用現有的木材、蘆葦和稻草資源。在遼東山區,現有天然林中有16.5%左右的過熟林,每年枯死量達150萬立方米,如果采用 “采育摘伐”的手段,完全可以作為紙漿原料。其次,我省的蘆葦資源豐富,現在盤錦地區的葦場及東港的葦場均能提供比較充足的蘆葦原料,生產文化用紙。此外,由于是國家稻米的重要產區,我省的稻草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價格非常低廉,能夠滿足相關企業當前的制漿造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