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韓城龍門段旁的玉龍水泥廠內的水泥立窯被拆除
本報記者 劉兢 攝
7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發布通報,對黃河流域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渭南市實行“流域限批”
9月12日,國家環保總局下發文件稱:“鑒于渭南市整改措施得力,基本達到整改要求,我局決定解除對渭南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限批。”
9月12日,國家環保總局下發文件稱:“經過研究認為實施‘流域限批’后,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實整改。與此同時,韓城龍門生態工業園和掛牌督辦的富平奧榮紙業公司、蒲城三合保來造紙廠基本達到整改要求。鑒于渭南市整改措施得力,基本達到整改要求,我局決定解除對渭南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限批。”
壓在心上的“大石頭”落地了
昨日下午4時許,當聽到國家環保總局對渭南“解限”、“摘牌”的消息,渭南市環保局局長李宏選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在電話那頭直問:“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
為確定消息的準確性,還在西安開會的他三次打來電話,專門讓渭南市環保局副局長趙生山給他完整地念一遍文件。趙生山通過電話,仔細將通知全文念給李宏選聽,連文件號都沒落下。
當“解限”的消息在渭南市環保局上上下下傳遞時,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壓在渭南市環保人心上數月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
9月4日至5日,陜西省環保局會同國家環保總局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對韓城市“流域限批”后環境整改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后認為,韓城市整改工作總體達到了陜西省環保局關于“區域限批”的整改要求。9月7日起,省環保局決定恢復韓城市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
環保總局提醒:要防止污染死灰復燃
環保總局要求陜西省環保局對解限地區開展后續督察工作。既要深化整治,做好對富平奧榮紙業公司、蒲城三合保來造紙廠等企業的整改監督工作,確保企業達標排放;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堅決實施停產整治或關閉。
另外,深化產業結構調整,以此為契機,鞏固整治成果,做好區域規劃環評工作,促進節能減排。同時,加大執法力度,防止污染死灰復燃。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逐步改善渭河水質,確保黃河水環境質量。出現反彈區域,要依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行政責任。(相關評論見A18版)
“受限”過程
2007年1月12日
陜西省環保局對韓城市實施“區域限批”
2007年6月5日
韓城龍門生態工業園區環境違法問題被國家監察部、環保總局聯合掛牌督辦
2007年7月3日
國家環保總局通報,自即日起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其中包括渭南市
流域限批
停止審批相關流域行政區域境內或所屬的除循環經濟類項目之外的所有項目,直至違規項目徹底整改為止。
該項措施被譽為環保總局的“撒手锏”,其含義在于如果一個地區的某一個項目違規,將有可能導致該區所有項目都要“連坐”,被暫緩審批。
整改力度
壯士斷腕 刮骨療傷
提起當初國家環保總局對渭南“流域限批”提出的7條要求中的最后一句話,“以上七條,一日沒有完成,一日不解除‘限批’”,一位老環保工作者說,對待環境問題,如此決絕,從沒有過。為此,渭南市進行了“壯士斷腕、刮骨療傷”般的大力整改。
渭南GDP可能降2個百分點
流域限批最直接的影響——使當地“上項目”受到阻礙。今年西洽會上,渭南引來的大概價值幾十億投資規模的40多個項目,因“流域限批”受到影響。其中,進入報批階段的20多個項目,因“限批”已停止審批進程,包括三個300萬噸的水泥項目。渭南市政府預計,今年GDP總量因此將降低2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投資環境受到影響。”有關人士表示,一些企業在網上看到渭南限批消息后,都表示要等解禁后再談項目。
8月15日,渭南接受國家環保局組織的“國考”時,渭南市市長曹莉莉表示:“我們這次是真動真干,懇請盡快解除對渭南的‘限批’。”
今后工作
搬遷城區化工企業嚴格 “一把手 ”負責制
渭南市環保局局長李宏選在接受采訪時說:“圍繞著環保問題,渭南全市還要從多方面著手,將環保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為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環境問題,渭南已完成投資4.8億元;渭南、華陰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廠建成運行;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正在建設;投入100多萬元的市區環境質量電子信息顯示系統近期將建成啟用;投入10.5億元整改環境突出問題,健全完善環保長效機制等。這都是渭南市的具體行動。今后一個時期,渭南在環保方面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加大渭河流域治污 進一步加大渭河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切實抓好“兩個減排”,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
強制淘汰落后產能按計劃強制淘汰落后產能。對城區化工企業搬遷,解決城區工業布局不合理問題,力爭2009年完成陜西化工總廠搬遷工作。今年開工建設的6個污水處理廠和韓城垃圾處理廠2008年建成運行,明年開工建設的5個污水處理廠和4個垃圾處理廠2009年建成投用。
強化誰污染誰治理 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明確企業投入主體,促進企業加大環保投入。
嚴格執行行政“一把手”負責制進一步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嚴格執行行政“一把手”負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建立科學的環境管理制度,定期公布市、縣環境指標,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開展民意調查,征求公眾對環境的意見和建議,逐步形成政府領導、部門負責、環保監管、企業治污、輿論監督、公眾參與的環保長效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