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保護環境先行于企業生產的做法,可以徹底避免陷入為污染還債的絕境
新近出現的無錫太湖惡性污染事件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數百家企業因直接造成太湖污染而被強制關閉。這起今夏最為轟動的環境污染事件表明,環境保護已經直接關系企業生死存亡。
盡管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觸目驚心,相當一部分企業依然只顧發展生產,直到必須為污染還債的時候,才不得不醒悟過來進行相應的整治。
在太湖“環保風暴”中,21家廢品加工廠被取締,127家企業停產整頓,71家污染嚴重的企業被責令停業或關閉,規模以下化工企業三年關閉772家的目標將全面提速。對于這些直接進入“死亡黑名單”的企業來說,已經根本沒有“亡羊補牢”的任何機會,徹底喪失了重振企業的資格和條件。
一旦陷入環保危機,即便是曾在行業內叱咤風云的大型企業,也往往束手無策,損失慘重。今年6月,四川宜賓紙業因環保不達標而停產整治,震動了整個造紙行業。雖然投入了近億元的環保資金,這家西部造紙業龍頭企業依然無法有效處理好環保欠賬的問題,不得不吞下忽略環保先行的苦果。
先是生產造成污染,再來整頓污染……如此惡性循環中,很多企業難以自拔。在環保執法處罰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它們只能為多年持續污染付出代價。
有關專家認為,早期主動承擔起環保責任,能夠將污染源及治理費用大大減少,從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保障。
令人欣慰的是,包括勁牌公司、五糧液集團在內的眾多知名企業,已經顯示出主動承擔環保責任的風范,工業生產基地實現了園林化,主動治理污染的做法更為社會所稱道。勁牌公司始終堅持生產工程與環保工程同步進行,積極投入大量資金建造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企業污染源24小時在線監控,各項檢測標準比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更為嚴格。所有這些,都與企業對于環保問題的高度重視密不可分。
據介紹,為了實現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勁牌公司特別注重保護原酒基地的周邊環境,僅在污水處理設施方面的投入就達2000余萬元。五糧液集團更是將廢棄的酒糟轉化為鍋爐燃料,由此產生的炭灰又進入原料生產市場,獨創的鏈式環保技術成為我國釀酒行業“生態循環經濟”的模板。
敢于承擔環保責任,主動將環保做到實處,不僅促進了眾多知名企業健康發展,也得到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支持肯定。這些讓保護環境先行于企業生產的做法,可以徹底避免陷入為污染還債的絕境。畢竟,因為不承擔環保責任而導致環境污染,因為環境污染又最終導致企業關閉,如此沉重的環境債是任何企業都無法承受的,積極主動地承擔起環保責任才是企業發展的正路。(作者: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