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社科院秋季報告指出,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我們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并將為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創造競爭性的市場環境,利大于弊。但是對某些行業和城市的就業也必將帶來某種程度的沖擊。加入世貿組織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將增加,同時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商品的進口也將擴大。
加入世貿組織將對不同產業產生不同影響,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外貿結構和就業結構都面臨大的調整,第一產業中的糧食進口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不會改變我國糧食自給自足的基本狀況,而蔬菜等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可望擴大。第二產業中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程度較高的行業,如汽車制造和IT產業將受到較大沖擊。這就需要我們加快汽車制造業和IT產業的合資合作步伐,同時努力擴大制造業中那些勞動相對密集的一般機電產品的出口。第三產業中的金融服務業將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我們應該采取綜合措施,加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力度,力爭在不太長的時期內把國有商業銀行的呆壞帳率降到合理水平,增強金融部門的總體競爭能力。
加入世貿組織將對國有企業、政府監管及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帶來新的壓力,而這些正是中國需要深化改革的一些難點問題。加入世貿組織后,必然帶來勞動力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更大規模的流動,必須加快建立一個能覆蓋全社會的、包括養老、失業、醫療以及社會救助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社會經濟運行構筑一個社會安全網。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過程有一個5年左右的"過渡期",以逐步降低貿易壁壘、開放國內市場,這為中國的產業和企業適應國際市場機制和WTO規則提供了一個緩沖和發展的機會,在一定時期內、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必要的保護作用。但是,過渡期畢竟是有限的,最終結果完全依賴于我們的努力。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過渡期對即將到來的挑戰做好積極的調整和充分的準備,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中國經濟發展將是謹慎樂觀的。
一旦中國在2001年底加入世貿組織,將給我國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投資與消費將有所增加,凈出口將有所減少。據測算,由于加入世貿組織,2002年我國進口和出口將分別增加1%和0.7%,外貿順差將繼續減少,但是另一方面,投資與消費的增加將會超過凈出口的減少,最終使GDP的增長提高0.1至0.2個百分點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