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韓小民嘴里數著數,吃力地往上抽著水,數到第八下時,井口處終于冒出一股水。他端著盛水的碗,咧了咧嘴,臉上擠出一絲苦笑。在我們看來,那說不上是“水”,倒是半碗橙汁樣的“黃湯”。韓小民說,自家院里的吃水井已經3年沒有用來燒水煮飯了,平時吃水只有到3公里開外的鄰村去拉。
韓小民是輝縣市三小營鄉太平莊人。這個只有10多戶人家的村子不通自來水,家家戶戶都靠自打的深水井生活。韓小民說,3年前他去城里(輝縣市),看到很多商店賣礦泉水,總不明白這水竟也能賣錢。“那時俺這井里的水清涼涼、甜絲絲的,喝生水都不會鬧肚子,舒坦得很。”然而,他的“清涼涼的、甜絲絲的水”沒過多久就變味了。
昨天上午,韓小民和村民們領著記者沿著坎坷不平的鄉間土路往東北方向步行,沿路兩側的農田灌溉渠里流淌著姜黃色的污水。在距村口約1公里遠的地方,矗立著一片高高低低的建筑物。村民們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們的鄉辦企業——紅星造紙廠。一說到造紙廠的污染,他們的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記者同志,你們可得替俺們說話,俺們的井水現在不能吃,就是叫紙廠的污水給害的。”村民們說,3年前他們的水井只需要打十幾米深。隨著造紙廠的機器聲越來越響,他們的井也不斷地往下延伸。“現在?現在30多米了,看樣子還得往下打。”韓小民搓著手直嘆氣。
隨行的省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現場取樣分析,造紙廠長時間的直排污水已經滲透到地下,直接對深水井水質造成了污染。
到中午了,韓小民騎上自行車帶著兩只水桶,他說該做飯了,他得到鄰村拉水去:“那邊水比較干凈,拉一次能用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