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造紙行業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可以這樣概括:一是在資金投入,技術水平、治理效果幾個方面走在全國同行業前列,下了大氣力,取得了很大成績;二是工業廢水污染物排放量列全省各工業產品的第一位,是水污染最嚴重的行業,治污形勢相當嚴峻,任務相當艱巨。
“九五”期間,全省造紙行業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資高達30多億元,已投運17套堿回收裝置,約占全國非木纖維紙漿堿回收裝置總數的70%,總設計能力達1440噸/天,堿回收率接近80%的高水平,回收率高,墊層燃燒時間長、耗油少、成本低,在治理黑液的同時,堿回收本身也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不僅150噸/天、100噸/天規模的堿回收系統有效益,有的廠75噸/天、50噸/天規模的堿回收系統也有了利潤。
全國建成最早的藍天紙業規模不足50噸/天的堿回收裝置投入運營近十年時間,仍在正常運轉,而且經濟效益愈來愈好。華泰、博匯、銀河等企業分別上了兩套堿回收裝置,新上的裝置有些經濟效益運行指標已超過了設計水平,成為全國同行業的樣板。
到目前為止,全省已建成中段水處理設施近30套,年處理污水量達3億多立方,列全國同行業首位。多數企業處理中段水采用的是生化法,這是目前國內外公認最成熟、最有效、能夠穩定運行且比較經濟的方法。目前,多數企業的中段水系統運行正常,費用也逐步降低。值得提出的是黃河紙業,去年在企業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集中資金上中段水系統,真正把環保作為生命工程。太陽紙業在堿回收、中段水正常運行的情況下,為進一步提高治污效果,正在籌建第三級處理設施。
為減少污水排放,降低清水用量,近年來全省行業建成了近40套白水回收系統,該系統采用的方法較多,如多圓盤、超效氣浮,同相流及脈漿料及脈沖沉降等,現在省內已有一此企業基本實現白水的封閉循環使用,既回收了漿料,又節約了大量的清水,降低了噸紙水耗,減少了污水處理量,取得了較好的效益,象華泰、晨鳴、銀河、藍天、太陽、宏達、華金、海王等企業都有很好的經驗,為行業帶了好頭。
在造紙企業治理污染的過程中,國內外一些,設備廠家、化學藥品的供應廠家做出了貢獻。如新加坡的威水公司、瑞典普拉克公司、化學品生產企業法國愛森SNF公司及國內的武漢鍋爐廠、江蘇華機集團、保定環保設備廠等廠家為造紙企業提供很好的設備,近年來省內設備廠家也開發研制出了很好的環保設備,如安丘汶瑞機械公司、濟南鍋爐廠、濟寧華一輕機公司等。
山東造紙行業環保工作成績是突出的,但面臨的局面也是嚴峻的,任務十分繁重。
2000年全行業廢水排放量達4.16億噸,COD排放量達30.48萬噸,分別占全省工業廢水總量的38.2%和COD排放量的59.6%,是水污染最嚴重的行業。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治污方面投入的還不夠,有些政策措施不到位,行業內部的思想的認識上、具體行動上還有很多問題。
前幾年早已關閉的5000噸以下的小紙廠有的重新開工,又沒有任何治污措施;有的企業挪用環保資金用于擴大生產能力,使得能力發展了,污染增加了,環保工程卻延誤了;有的限產企業私自增加草漿產量,加大了污染;有部分企業沒有采用堿回收加中段水這種根本的治理辦法,而是采用了其他不成熟的簡易方法,達不到治理效果,或者治理成本太高,難以堅持穩定運行;還有個別企業雖有治理設施,但少開機、少投藥品、偷排偷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