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東紙業進口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紙及紙制品的進口呈萎縮趨勢,而造紙原料如紙漿、廢紙進口增速明顯。有關人士建議,廣東業界應把握時機,及時提升造紙業整體水平,使其成為廣東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黃埔海關統計分析,廣東紙業進口結構變化主要體現在紙及紙制品進口量呈現逐年緩慢下降趨勢,今年上半年進口約185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3.9%。與此相反,造紙原料如紙漿、廢紙的進口量今年以來增速尤為明顯。按成品紙的制造單耗計算,2000年紙漿、廢紙進口量可以制造約150萬噸成品紙,占當年廣東省紙及紙制品進口量的35%,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數量已經達120萬噸,比重上升至53%。
專業人士分析,廣東紙業進口此消彼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由于市場需求量擴大以及受利潤吸引,國內造紙業煥發出新活力。按照我國現行關稅,外國紙及制品進口必須征收10%-25%的關稅,而紙漿、廢紙進口為零關稅,這就為外商在華設廠增資提供了有利條件。廣東省最大的幾家外資包裝紙生產企業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增加生產線,擴大產量,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其次,由于近年歐美地區造紙業不景氣,造成世界市場的紙漿、廢紙價格持續下滑。從歐美進口的一次性廢紙,主要成分是木漿,相比國內以草漿為主的廢紙,質量明顯較好,可以改善目前國內造紙業成品檔次低、污染嚴重的狀況。
業內人士指出,受外商投資企業在華投資規模擴張、產品市場占有率增長及入世等諸多因素影響,國內造紙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國有大中型造紙企業更應盡早采取應對措施,順應市場競爭的潮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