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國家環保總局通報了10起嚴重污染破壞環境案例的查處情況:涉案企業被停產整頓或關閉,有關責任人包括一些縣長、鎮長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從3月開始的嚴查環境違法行為的專項行動中,全國共檢查污染治理達標企業12萬家,但其中有1.7萬家企業出現污染反彈,主要集中在造紙、餐飲、印染、建材等行業。如此之高的反彈讓國家環?偩忠а篮菹聸Q心,處罰措施直擊污染企業的“死穴”,“辦”一儆百。
環境污染為何屢屢反彈?
環?偩汁h境監理稽查處處長田為勇已有多年的對“敵”斗爭經驗,他講述了一次稽查經過。
6月2日,環?偩謾z查組和河南省環保局在開封市暗查。省里提出去看看鳳城造紙廠,說那里剛剛查過,情況還不錯。田處長叮囑他們千萬不要走漏風聲。
當檢查組來到開封縣陳留鎮鳳城造紙廠時,廠門關得嚴嚴的,一行人被門衛攔住。檢查組留下一人登記,其余人驅車直奔該廠的污水處理站。
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廠里很多員工飛快地跟著檢查組的車跑過來。在污水處理站,處理設施已全面停運,幾乎同時趕到的操作員急忙開啟閥門,打開曝氣裝置,開始投藥。污水處理站污水入口處,一塊擋板還沒來得及拔掉,板上長滿了青苔。在總排污口,面對懸浮物嚴重超標的造紙“白水”,田處長對該廠廠長高廣元說:“你這里肯定有暗管。”高廠長矢口否認。
“水沒有排到污水處理站,也沒有溢出擋板,都到哪里去了?”
“水到哪里去了,這個……我也不知道!睆S長仍然堅持,“我這兒肯定沒有暗管。”
“那我們只能順著排污口把地面挖開,看到底有沒有!碧锾庨L說。此時廠長才不得不承認,確有一條暗管,并解釋說,前一天停止制漿,應回用的“白水”才外排。
通過仔細核查,該廠造紙污水通過暗溝逆向流入廠外,直排惠濟河。這是今年4月專門設計建設的暗排管道。
這里的污水處理站就是一個擺設。應付檢查打開擋板時,污水便流入治污設施,而插入擋板,污水則進入暗管外排。
“鳳城造紙廠廢水偷排案是具有代表性的破壞環境案件,它反映了現在很多企業守法意識、環保意識淡薄,一味追求高利潤,不計后果。他們不顧國家法律,頂風作業。”田處長說。
據了解,我國用幾年時間在各地企業興建起來的污水處理設備,投入資金幾百個億。以鳳城造紙廠為例,一個年產1.2萬噸文化紙的村辦企業,建設排污設施兩次投資近700萬元。而治污設施一天的運行費是1萬元,只要排污治理設施停用一天,廠里就能輕松地賺回這1萬元。除了利益的驅動,地方政府的干預也令環保部門頭疼,政府的地方保護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環境污染的反彈。
造成污染的企業往往是地區的經濟支柱、納稅大戶。而多年來,評價一個地方官員的政績如何,主要標準就是看他能否把經濟效益搞上去。即便這些企業給環境造成了污染,地方也不忍心將其查辦。
本次查處的10起案件中,位居榜首的是陜西省旬陽縣鉛鋅選礦企業污染漢江案。此案中,在漢江及其一二級支流邊建設的13家鉛鋅選礦企業,全部是當地政府“降低門檻”招商引資引來的,從落戶之日起,就是旬陽縣政府捧在手心里的“寶貝”。13家企業雖總選礦規模每日高達775噸,但這些廠設備簡陋,無任何防洪、防滲和防漏措施,排放廢水嚴重超標,嚴重污染了漢江的環境。盡管不斷有居民舉報,但地方政府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再說“算了吧”。在國家環?偩旨坝嘘P部門組成的聯合督查組的督促下,13家選礦廠已全部關閉。旬陽縣副縣長肖文彥被行政警告處分,縣環保局副局長白建友被撤職。
對河北深澤縣造紙廠的污染反彈,檢查組建議撤銷縣環保局局長職務,并追究縣領導責任,F在3個月過去了,卻遲遲不見其縣政府追究有關領導責任。每次催問,當地政府的回答一律是“正在調查”。記者采訪時得悉,環?偩忠晃凰鹃L正為此前往河北。
參加過檢查的環保人員都清楚,其實企業根本不怕查和罰。企業已經摸清了環保部門的底兒:檢查的人不可能天天來,來了發現了問題不過是被罰款,那點錢一天就能賺回來。
環保部門執法力量薄弱也讓一些企業有了可乘之機。首先是人員和設備的匱乏。目前,我國環保部門僅有正式人員4萬人、兩千個機構,有的基層部門甚至連檢測儀器都沒有,卻要“對付”全國23萬家達標企業和幾百萬家鄉鎮企業,實在是力不從心。
其次,按規定,環保部門能執行的罰款數額有限:對于污染企業,縣一級環保部門一次處罰最高為1萬元,市一級最高罰5萬元,省一級最高也僅罰20萬元。罰了款,企業再停運污水處理設備,幾天就能把窟窿補上。這樣有些過時的處罰手段很難再對企業形成威懾。
田為勇說,企業最怕什么?怕停產。官員最怕什么?怕頭上的烏紗不保。他們怕什么,我們做什么。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不錯,不僅是對涉案企業和官員,對其他人都是一個警示。
環?偩中姓幜P與復議處別濤處長介紹,有關部門正在加快這種處罰措施制度化的進程。但目前來看,我國法律賦予環保部門的權力還是相當有限的,比如對污染企業,環保部門只能責令其限期整頓,令其停產必須由當地政府下停產令。對違規的企業主和個人,環保部門也沒有直接的處罰權力。盡管環保部門曾多次向立法機構提出要求加大執法權限,但執法部門表示,這需要全盤考慮。
有人提出,光罰沒用,改進污染企業的生產工藝,提高企業和官員們的環保意識才能治本。
目前,我國十幾家特大型企業正在改變工藝流程,運用科技手段改變污染現狀,但均投入巨大,國家顯然不可能對所有企業進行這樣規模的改進。環保部門一直都非常重視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治理污染。從去年開始,環?偩忠言诨春恿饔驗橐恍┰圏c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測儀,通過傳輸數據分析,環保部門可以監控到這一地區的環境變化情況。
別濤認為,環境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治理污染卻已刻不容緩。國家每年都有專門的普法教育,也會定期召開環保工作會議,但一些官員對此早已麻木了。短期內,不罰是不行的。從長遠看,保護環境最終要靠全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借助公眾對環境問題的參與,與官方的監督查處相結合,達到有效制衡。
他介紹,環保部門已經想了一些好點子,比如在浙江、江蘇、河北等地出臺了環境污染舉報制度,市民可以通過電話、上網等方式舉報污染環境的行為,環保部門接到舉報,會在最快的時間內趕到現場,一經查實,立即兌現幾百元至幾千元的獎金。
(《中國青年報》 2001年9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