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紙品人均消費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近年來,紙品消費增長勢頭迅猛,每年有1/6的紙品消費依靠進口,高檔紙品如高檔銅版紙供需矛盾尖銳。專家分析認為,我國紙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從世界造紙業的狀況看,造紙業在現代工業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近幾年來,世界造紙業的增長速度保持在3%以上,全球紙及紙板的年消費量在1998年就已突破了3億噸大關。在總銷售額和資產的排序上,造紙業已經超過了鋼鐵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為居電信制造業和汽車工業之后的第三大行業。從發展趨勢看,紙的消費量必將不斷增加。以世界造紙第一大國--美國為例,1999年紙及紙板的產量增長2.7%,同樣的增長量如果處在我國的基數上,增長率將達7.27%。目前世界造紙業已呈現出集中度高,企業規模大,資本技術密集,林紙一體化的特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世界造紙工業發展規律表明:一國紙品消費量的增長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速度基本一致,其中發達國家紙品消費量的增長率略低于GDP的增長率,發展中國家的紙品消費量的增長率高于GDP的增長率。從亞太地區有關國家的資料看,人均GDP低于1.5萬美元時,紙品消費量增長很快;達到1.5萬美元后形成拐點,增長率下降。
我國人均GDP遠遠低于1.5萬美元的水平。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紙品生產量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1個百分點。紙品消費的年增長率為8%--9%,與國民經濟的增長基本保持同步。
目前我國人均紙張消費量僅為25千克左右,遠低于世界人均消費量55千克的水平,更遠低于發達國家人均300千克以上的消費水平。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豐富和提高,今后較長時間內,我國對各種紙品的需求量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據預測2010年我國紙品需求量為6000萬--7000萬噸,人均消費量為50千克,接近世界人均消費水平。也就是說,未來10年,國內紙及紙板的年消費量將翻一番,屆時其消費將有可能超過鋼鐵、水泥、煤炭、石油等,而成為僅次于糧食的主要消費物資。
我國紙品消費表現出供求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現在高檔低品供不應求。我國每年進口700萬噸左右的紙品中,絕大部分為高檔紙品,其中銅版紙就超過100萬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紙品消費必然向高檔、特種、多品種方向發展,對各種紙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預計2010年我國6000萬--7000萬噸的紙品消費中,90%以上是對現代紙品的消費。紙品消費結構的轉變,既為國外投資商創造的新的投資場所,也為國內造紙企業提供了新的競爭舞臺。
專家認為,造紙業是基礎原料工業,企業生產規模、技術含量、產品結構和管理能力將成為決定競爭勝負的關鍵。我國造紙企業既要依靠國家政策的傾斜,更要依靠科技進步,積極開發新品種,要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引導未來紙制品的生產逐漸向高檔、特種、多品種方向發展。高檔銅版紙、高檔新聞紙、高檔涂布紙、計算機用紙、復印紙、工業包裝紙、各種生活用紙及辦公文化用紙等現代紙品消費量將高速增長,是我國未來紙品消費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