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全國重要的造紙工業基地,目前造紙工業經濟總量居各省市第3位。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浙江造紙工業仍存在著企業規模偏小、生產集中度偏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面對我國加入WTO后,紙和紙板的關稅將進一步下降,進口紙張將進一步涌入,造紙工業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浙江省經貿委日前發布造紙工業結構調整與發展指導意見。
一、造紙工業結構調整與發展的基本要求
總體要求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動力,著力改善質量、品種和數量,促進重點企業大型化和現代化,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全面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進一步把浙江建設成為全國先進的造紙工業基地。
主要目標是:
生產總量和經濟效益保持全國前列。到2005年,紙和紙板產量達到500萬t,年均增長10%左右。
生產集中度明顯提高。到2005年,年產量10萬t以上企業達到15家,骨干企業的產量比重由目前的近40%提高到60%左右。
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到2005年,工業技術配套用紙在機制紙中的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20%左右,高檔紙板占紙板總量的比重由目前不到30%提高到50%以上,鞏固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并替代進口;信息用紙較快發展,高檔生產用紙比重穩步提高。
有效控制并治理污染。到2005年,重點企業實現清潔生產。
二、推進造紙工業結構調整與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優化原料結構,大力提高廢紙利用水平和發展林紙一體化。把淘汰自制草漿、以商品木漿和廢紙為主要原料作為戰略措施來抓;進一步擴大廢紙進口,保證造紙生產的原料供應;加強國內廢紙回收利用,完善廢紙回收市場體系和管理體制,提高廢紙回收率;積極探索林紙一體化原料基地建設。
(二)優化產品結構,加快實現產品升級換代。按照市場需求變化,大力調整產品結構。進一步鞏固工業技術配套用紙的發展優勢,做精產品,做大規模;積極開發市場適銷對路、適合中小企業生產的高附加值產品,走多品種、高質量的產品發展之路。
(三)優化技術結構,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依靠技術進步,提高造紙工業整體素質。建立技術中心,推動產、學、研結合,積極開發高強度、高得率、低污染的制漿生產技術;積極發展低定量、高質量、低消耗、高效率的造紙生產技術。
(四)優化企業組織結構,積極發展外資企業和壯大骨干企業。以優化企業為龍頭,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以資本經營為方式,推進企業跨地區兼并聯合,發展企業集團,提高生產集中度;擇優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專”的小型巨人企業,逐步形成大型企業集團化、中小型企業特色化的新格局;大力對外招商引資,積極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資發展造紙工業。同時,充分拓展國內融資渠道,進一步引導國外民間資本投入造紙工業。
(五)加大防治污染力度,推行清潔生產。把造紙工業污染防治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建立清潔生產示范企業,積極推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清潔生產審計工作。積極推廣應用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突出抓好節能和節水,降低治污成本。
《意見》還列出了今后幾年限制和禁止發展的產品目錄,其中限制發展的產品有;低檔紙板、低檔瓦楞原紙、普通文化用紙、玻璃紙等;禁止發展的產品有:3.4萬t/a以下禾草堿法化學漿,3.4萬t/a以下半化學禾草本色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