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會一節”期間,由中美合資的亞克林業(重慶)有限公司和天津環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的一項總投資55億元、組建林紙產業集團的協議,成為各界關注的一個焦點。
人們關注此事源于兩個因素:一是如此巨大的投資,選中的主攻目標卻是造紙業——在我國出于環保考慮,已先后關閉4000多家污染嚴重、效益較差的造紙企業的今天,此舉是否風險太大?二是根據協議內容,在建一個50萬噸級大型木漿制漿造紙廠的同時,這個合資企業還要附帶完成300萬畝原料林基地的建設。這意味著在花巨資建生產線的同時,林紙產業集團也必須花巨資進行人工造林,這不是投得太貴了么?
而專家卻說,這正是林紙產業集團的高明所在:它不僅敏銳地看到了造紙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并牢牢地把握住了現代造紙業“林紙一體化”的發展方向。
造紙行業是目前少有的產品供不應求且呈上升趨勢的行業,國際上把它和食品業一起列為了“永不衰竭”的產業。由于其產業關聯效應大,能帶動林業、機械、印刷出版、化工等行業的發展,在一些發達國家,紙業已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但在紙業市場這塊“大蛋糕”中,中國造紙企業分得的市場份額卻極其有限。原因很簡單:我國的造紙企業太落后,只相當于發達國家80年代前的水平。
從某種程度上說,重慶造紙行業的現狀就是全國的縮影:造紙企業最大規模為年產3萬噸,年產萬噸以上的紙廠只有幾家,且虧損嚴重。
國內外造紙行業為何反差如此之大?專家解析,這主要是因為國外先進造紙企業已普遍實行了“林紙一體化”,他們都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制漿原料以木纖維(針葉樹、闊葉樹)為主。“林紙一體化”的實現,使工業林成為紙業的“第一車間”,這就將自然森林資源從采伐的壓力下解脫出來,可以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此外,作為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目前國外造紙企業已實現了污染零排放,也就是說,造紙業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為改變我國造紙業的落后狀況,今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會同財政部、國家林業局等部門提出了《加快造紙工業原料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國有大企業加快紙業速生豐產林原料基地建設和“林紙一體化”的步伐,力爭通過努力,在幾個重點品種上形成與國外產品抗衡的局面。
毫無疑問,氣候、土壤、雨量條件優越,林木生產率高,并有大量宜林山地的重慶及周邊地區,應該逐步成為我國工業原料木材和木漿生產的主要生產供應基地之一。為了促進重慶林紙產業的實施和發展,市里成立了專門的“市林漿紙產業化項目前期工作辦公室”并確定了“十五”及2010年造紙工業發展思路:以林紙產業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依托龍頭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發展木漿造成紙。相關委、辦、局多次組織專家論證,并從立項、選址、規劃等方面都給予了科學而詳實的具體指導。
林紙產業集團的出現正是各方努力的結晶。其實,早在1998年,亞克林業(重慶)有限公司便落戶重慶,開始了紙漿林基地建設及造紙生產的探索。目前該公司已在奉節、酉陽、秀山、黔江、彭水等地完成楊樹栽種面積30萬畝。
按照計劃,2006年前,林紙產業集團50萬噸級大型木漿制漿造紙廠將投入生產。與國外先進造紙企業一樣,在生產過程中,他們將嚴格遵循邊開采、邊植樹的“林紙一體化”原則,把每年的開采比例控制在20%左右,其污水的排放標準也將得到嚴格控制,做到達標排放。
可以預見,在打造現代造紙業的同時,在不久的將來,造紙業有望成為重慶又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