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造紙、食品、輕工裝備等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市場空間較大的輕工行業的發展。
1.制漿造紙。
2005年機制紙及紙板產量3800~4000萬噸,比2000年的3000萬噸增長27%~33%,年平均增速4.8%~5.9%,人均消費水平34~38千克。其中新聞紙200萬噸,印刷書寫紙1000萬噸,生活用紙320萬噸,白紙板400萬噸,箱紙板640萬噸。木漿比重(含進口木漿)由2000年的16%提高到20%。中高檔紙品由2000年的45%提高到60%。平均噸漿紙綜合水耗由300立方米下降至150立方米,其中噸紙水耗由100立方米下降至50立方米。重點企業改造后,噸漿紙綜合水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0立方米以下,其中噸紙水耗20立方米以下)。
造紙工業調整與發展的重點是:立足改革,突出重點產品、重點企業、重點地區,抓好原料、產品、企業、技術、區域、投資結構的調整,強化環境治理。
(1)調整原料結構,逐步實現以木材纖維為主,擴大廢紙回收利用和合理配用非木材纖維,逐步降低非木漿比重。
木材纖維:造紙工業發展所需木材原料要依靠國內、國外兩個資源解決。一是積極實施林、漿、紙一體化發展木漿造紙規劃,大力發展國內人工速生造紙工業林基地(南方松、桉樹、楊樹等樹種),逐步實現大型制漿造紙企業60%用材供應基地化;二是調整現有木材資源的消費結構。
廢紙:擴大利用進口廢紙,加強國內廢紙的回收和利用,盡快建立國內廢紙回收和供應的市場體系。規劃建設廢紙分選基地和大型廢紙漿廠。
非木纖維:非木纖維原料主要包括蘆葦、甘蔗渣、竹、麥秸、麻等。要加大蘆葦基地建設,加快調整草漿結構和治理污染。
原料結構調整目標為:
2000年 2005年
木漿比重(含進口木漿) 16% 20%
廢紙漿比重 41% 45%
非木漿比重 43% 35%
(2)調整產品結構,實現多樣化,增加市場有效供給,適應多元化消費需求結構。
重點發展和提升高檔新聞紙、書刊印刷紙、信息用紙、辦公用紙、商品包裝裝潢用紙和紙板、涂布紙和紙板、食品醫療用紙、特種工業加工紙及中高檔生活用紙等。紙及紙板產品應向薄型化、上質量、上檔次、多品種方向發展;大宗產品要突出提高質量、檔次和產品升級換代,如印刷書寫紙、包裝紙板、生活用紙等幾大類產品;特色產品要注重增加新產品和新品種。同時要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與設備,減少低檔次產品生產能力。搞好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
(3)調整企業結構,實現大型企業集團化,中小企業特色化,企業經濟類型多元化。著力培育一批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并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林紙結合的大型造紙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造紙工業的生產集中度,使企業組織結構和規模結構逐步趨于合理。
實施紙業規模經濟政策。企業規模最低限值:木漿紙廠年產10萬噸;草漿紙廠年產3.4萬噸;特種紙及紙板廠年產0.5萬噸。化學木漿:新建、擴建規模年產30萬噸以上;化機木漿年產10萬噸以上。非木漿主要指蘆葦、蔗渣、竹等原料化學漿:新建、擴建制漿生產線規模年產5萬噸以上;麥草化學漿:改、擴建制漿生產線規模年產3.4萬噸以上。
(4)調整技術結構,加快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逐步推進技術與裝備現代化。
重點開發高強度、高得率、低污染以至無污染的制漿生產技術;造紙方面要重點發展低定量、高質量、低消耗、高效率的生產技術;紙機向寬幅、高速、高效、低能耗、單臺機能力大的方向發展,同時開發表面處理技術。要研究開發新原料、新漿種、各種化學助劑、膠料、填料、涂料的應用,廢紙處理、纖維回收和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適用技術,以及提高速生林和蘆葦質量與產量的無性繁殖,遺傳工程技術等。
(5)根據資源和市場狀況,調整區域布局,優化資源配置。
東北地區造紙工業基礎較好,要以技改和擴建為主,繼續發揮其造紙工業老生產基地的作用;南方集體林區包括海南、廣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等省區及云南思茅林區具有發展速生豐產林基地的優勢,應將原料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逐步發展成為我國木漿造紙重要生產基地;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河南、河北、山東等省既有豐富的非木材纖維原料,也有發展楊木制漿造紙的潛力,應支持重點廠的技術改造,調整原料結構和產品結構,今后應擴大楊木、廢紙、商品木漿等資源利用;東部沿海地區在擴大利用商品紙漿和國內外廢紙資源、發展深加工及高附加值產品方面占有區位優勢,適宜發展大型造紙企業,形成紙產品加工出口重要基地;在西北地區,今后隨著區域內經濟的發展,應因地制宜地適當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造紙工業。
(6)加大治污力度,加強環境保護,節約水資源,促進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
造紙工業要堅持“綜合防治,廠內為主”的方針。污染防治總的原則應從預防、管理和治理三個方面加以控制。突出抓好重點污染源造紙企業的環境防治規劃落實。一是做好“三河、三湖”和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造紙企業的污染防治工作。二是認真實施污染治理的技術經濟政策,對現有企業“關小治大”,減少分散的污染源點,對新、改、擴建工程實施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實行“三同時”建設。三是要建立清潔生產示范企業,特別是對麥草制漿及污染治理經驗要及時總結和推廣,以推動行業的環保工作。
積極采用國外先進技術裝備,參照國際先進水平,通過對現有制漿造紙生產的規模化改造,實現噸漿紙綜合水耗的大幅度降低。其中重點制漿造紙企業改造后,噸漿紙水耗全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主要政策措施:一是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林紙一體化發展,促進建立優質的造紙速生林基地。在提高廢紙利用率的基礎上,探索在國外建立大型木漿企業的路子。二是擴大對外開放,加大利用外資力度,發展開放型、國際化紙業,加快與國際紙業接軌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