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經貿委獲悉:今后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將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抓好對工業發展全局有重大影響、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產業和產品。力求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
國家經貿委今天公布的機械、汽車、冶金、有色、石油、石化、化工、醫藥、煤炭、建材、輕工、紡織、電力等13個行業“十五”規劃,敲定了各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發展重點。
第一,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今后機械工業將重點發展電力機械、石油化工機械、冶金機械、煤炭機械、紡織機械、輕工機械、建材機械、工程機械、環保機械等成套機械裝備,著力提高重大技術裝備性能、質量和水平,滿足國家重點建設對重大裝備的要求。大力發展為農業現代化服務的農業裝備,重點發展耕、種、收機械設備,新型節水灌溉設備,農副產品深加工設備等。盡快提高數控機床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重點發展專用普及型數控機床,大力提高數控系統及關鍵功能部件的性能和質量。加速發展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儀器儀表,使之成為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制造業的重要載體。增加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產品品種。大力發展節能、高效、環保的內燃機等動力設備。
第二,切實提高能源、原材料工業水平。煤炭工業主要采用綜采、綜掘等先進技術和裝備改造一批大型礦井,適時開工建設一批大中型現代化礦井。發展潔凈煤技術,重點建設煤炭液化、地下氣化和煤層氣開發及利用示范工程。
石油、天然氣工業重點加強國內石油勘探,增加后備儲量,保持原油產量穩定增長,加快“西氣東輸”等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能源結構;拓展海外油氣勘探開發,彌補國內油氣資源不足。
電力工業要加大電網建設力度,繼續做好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工作,加強跨大區聯網工程的建設,開發西部水電資源和發展大型坑口燃煤電廠,進一步優化火電機組結構,壓縮小火電,推進循環流化床、潔凈煤燃燒、空冷機組等高新技術的應用。適度發展核電,開發和完善風力發電、太陽能熱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術,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例。
石化工業重點是提升煉油、發展乙烯。提高煉油企業的集中度,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現有煉油能力的完善配套;調整裝置結構,提高油品質量和柴汽比,大力發展乙烯、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原料和主要基本有機原料生產,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提高合成樹脂專用料比例以及合成樹脂在三大合成材料中的比例;在改造現有乙烯的同時,加快新建大乙烯項目的進度;堅持煉油——化工一體化發展原則,乙烯、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原料的生產進一步向大型化、基地化方向發展,逐步在長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區形成大的石化工業區。
化學工業以化肥、農藥和精細化工為重點。冶金工業重點發展進口量大的冷軋薄板、不銹鋼薄板、鍍鋅板和涂塑鋼板、冷軋硅鋼片、熱軋薄板及優質合金鋼、低合金鋼等關鍵鋼材品種。
有色金屬工業要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增加銅、鋁、鉛、鋅等原料供給。建材工業重點發展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及以上規模的新型干法預分解窯水泥生產線,鼓勵企業采用日產出率2000噸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開發日產8000噸水泥熟料大型技術裝備。
第三,為人民生活質量提高提供優良消費產品。家電制造業要研究開發網絡家電產品;發展新型高效節能、低噪音、環保家電系列產品和關鍵專用配套件;培育國際知名品牌。
造紙工業,走以木漿為主要原料、林紙一體化的發展道路,重點發展高檔新聞紙、書寫印刷紙、商品包裝裝潢用紙和紙板等。食品工業重點發展肉類制品、乳制品、果蔬食品、傳統名優食品以及食品工業專用基礎原料和添加劑。
紡織工業要建設若干個具有競爭力的化纖基地,開發新型纖維材料,提高差別化率。服裝業要提高出口創匯水平。
醫藥工業要加快中藥現代化步伐,借鑒國際天然藥物的發展經驗,采用先進的提取、分離、純化和質量控制技術,促進中藥劑型改革和質量標準體系建立。加強中藥資源保護,促進中藥藥材生產產業化。
汽車工業重點發展符合國家安全、節能、排放法規的經濟型轎車,發展適應高速公路需要的重型車及專用底盤,提高轎車、柴油車在汽車總產量中的比例。發展有一定比較優勢的關鍵總成、系統零部件以及高新技術零部件產品。擴大摩托車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