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別是今年3.15消費日后,各媒體有關發泡餐具對人體有害的報道不少。有些部門單位也發布了禁止生產、使用發泡餐具的通知。為正確對待發泡餐具對人體的安全問題,北京凱發環保技術中心于4月21日主持召開了“發泡聚苯乙烯餐具是否有害健康及其污染如何治理”研討發布會,業內人士就餐具環保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我個人看好稻殼質地的餐盒。這種餐盒是廢物利用,因而成本較低,而且用過以后可以降解,不存在環境問題。當然,現在有的產品還不成熟,還需要改進。
--鐵道部勞動衛生所所長陳佐
“以紙代塑”的提法本身不科學。紙和塑各有其優缺點,雙方各有其特殊的用途,誰也不能代替誰。從資源再生和環境消納角度考慮,紙有其一定的優越性;但從整個環境角度以及性能和價格等方面,塑料將占有較大的優勢,特別是快餐餐具。另外,不應簡單地憑感覺來認定什么是環保產品什么是綠色產品,應以ISO14000作為參考標準。我們應注意產品的生產制造、使用、回收利用到丟棄的全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即把產品的整個生命過程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綜合分析每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從這個角度考慮,我個人看好非發泡降解塑料餐盒。
--北京凱發環保技術中心主任董金獅
在臺灣,一次性餐具只有紙制的(紙板)和PS餐具,沒有其他的品種。PS餐具也經歷了“推廣---禁止---可以使用”這樣一個曲折的歷程。從1993年開始,臺灣的PS餐具生產企業自發地、主動地做回收工作,專門成立了保綠基金會,連續3年達到了規定的回收率,因而得到了認可。臺灣環保署最終解除了原來的禁令,并繼續加強回收工作。廢棄物的處置,歷來是各國環保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在臺灣,不僅PS制品,只要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一般材質容器或包裝,如鐵罐、鉛罐、塑料瓶、紙餐盒、玻璃瓶等都必須回收,并將其視為資源予以再利用。
--臺灣保綠基金會董事長賴禹全
紙漿模塑餐具用后自然有人回收,可反復使用,沒有浪費,其加工工藝也已很成熟。我們認為,它是最理想的一次性餐具。那種認為紙模制品設備簡陋、產品產量低、投資規模小的意見是不對的,那可能是某些生產企業的早期狀況。在使用國產設備的情況下,目前我國紙模餐具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已達世界水平。
--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紙漿模機械及制品分會秘書長許立燕:
我們中心一直在參與鐵路客車上各種餐盒的檢測工作。我的體會是,各種產品有利有弊。從各個人角度,我比較喜歡紙板餐具,漂亮,好用。我們了解過,這種餐具用過后有紙廠回收。現在的問題是價格太高了,不符合我們的國情。曾經有一個企業來我們這兒提出,可以在餐盒上印廣告承擔成本,免費讓列車用這種餐盒。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辦法。
--鐵道部檢驗中心安全衛生檢測站主任賀冰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