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陳其玨 孫立云 在“A+B”股、“A+H”股、ST股等公司進入股改之后,中國股權分置改革終于向*ST股敞開大門。在昨天滬深證券交易所公布的第六批18家股改企業(滬市13家、深市5家)中,*ST吉紙(000718)作為首家進入股改的*ST公司而受到關注。
根據中國證監會等五部委日前聯合下發的《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于績差公司,鼓勵注入優質資產、承擔債務等作為對價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今年8月30日,江蘇蘇寧環球集團有限公司、張康黎(后退出受讓)與吉林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協議,收購吉林市國資公司持有的*ST吉紙50.06%的國有股權。由此,*ST吉紙成為五部委聯合下發指導意見后,首家進行控股權轉讓的績差公司。如今,其又成為*ST股改第一例,意味著更多的績差企業有望借股改“咸魚翻身”。
本批股改繼續保持較高的國有控股企業比例,18家公司中13家為國有控股企業,5家為民營控股企業,國企比例超過三分之二,其中中遠航運、晉西車軸為中央企業。央企繼續出現,為進一步推進國有控股公司,特別是央企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利于穩定市場對國企推進股權分置改革的預期。含B股公司上海物貿出現在本批名單中,繼續體現了引導含B股、H股公司股改的政策導向。
不僅如此,本期股改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具備市值較大、業績較好的特點。其中,白云機場市值超過70億元,中遠航運超過50億元,超過或接近20億元的有三友化工、飛樂股份、海博股份、上海物貿4家。白云機場、曙光股份、中遠航運為上證180指數公司,白云機場同時為上證50指數公司。在滬市13家股改公司中,2004年每股收益超過0.20元的有白云機場、曙光股份、三友化工、中遠航運、晉西車軸、金豐投資、海博股份等7家,其中曙光股份、中遠航運分別高達0.69元、0.80元。
從對價水平看,本批滬市公司股改預案平均每10股送2.78股,比前五批略有下降,但考慮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在與流通股股東溝通完成后大幅提高對價的現象,預案的對價水平尚屬正常。滬市13家公司中對價水平達到10股送3股的有華芳紡織、寧波韻升、百利電氣、晉西車軸、金豐投資、海博股份等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