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市污染源而被禁止銷售、使用的泡沫塑料盒、塑料袋,最近又大量出現在市區一些店家的餐桌上。
一次性餐具又泛濫
塑料袋和塑料泡沫塑料盒是不能降解的污染物。早在2000年,我市就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環保、林業等相關部門多次開展了專項整治,“白色污染”一度絕跡。但自去年以來,由于跟蹤監督機制的缺位,“白色污染”出現反彈。
據記者日前對市區6個生活小區里的14家快餐店和美食街15家美食店進行調查,除了2家稍具規模的美食店外,有27家使用泡沫塑料盒。豐澤新村一家快餐店的女老板說:她們給附近的打工者、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職工送餐,都使用泡沫盒,她每天要用200套以上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據工商部門的不完全統計,僅在市區的快餐店、小吃店和大排檔就有上千家,目前市區至少有70%的大排檔、小吃店、快餐店和部分大酒店,仍在使用或部分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各縣(區、市)的相當部分食堂、快餐店等也都普遍使用,且已逞泛濫的趨勢。
廢棄塑料袋還復來
據記者觀察,起始于2001年、曾是我市治理“二次污染”舉措之一的禁用塑料袋和提倡紙包裝,至今幾乎仍是一紙空文。
記者日前與環保部門有關人士對市區的10家商店、超市,3家農貿市場和幾家服務業經營單位,以及包括干洗店、服裝店、化裝店、藥店在內的幾乎所有服務行業,都普遍使用塑料袋。市區新華都超市的營業員反映,他們一天要用上萬個塑料袋,“如果把全市每天廢棄的塑料袋集中起來,起碼要用10部卡車裝運。”
記者在市區的豐澤廣場、溫陵路、文化宮等公共場所看見,廢棄的塑料袋“隨風起舞”;五顏六色的廢棄塑料袋與污水成為后坂、東湖等市場的“景觀”。這種現象在晉江、南安、安溪等地也十分普遍。
我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驗收已進入倒計時,要鞏固治理市區的環境污染這一基礎工作,不少市民反映,應繼續提倡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目前則應科學、合理處置廢棄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廢棄塑料袋。
本報記者陳文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