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舒云,一片溫馨”。在猇亭、在宜昌、在渝東鄂西地區,人們太熟悉她了。可她的“主人”———宜昌舒云紙業有限公司,又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呢? 她從一家資不抵債的鄉村企業發展而來,如今已是全省最大的生活用紙企業。 她是一家擁有“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湖北省著名商標”等10多項榮譽的企業。 魅力來自于何處?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學忠感慨:來自于實力,實力又源于改革和創新。 (一)宜昌舒云紙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宜昌造紙廠和猇亭區云池村合資組建的村辦企業宜云造紙廠。該廠自1987年籌建至1992年底,共投資400多萬元,累計虧損203萬元,銀行欠債280萬元,已拖欠職工半年工資,停產幾個月,瀕臨崩潰。 就在企業瀕臨破產之際,劉學忠卸下了待遇優厚的宜昌造紙廠銅版紙廠廠長一職,躊躇滿志地走進了宜云造紙廠。他剛剛上任就機敏地捕捉到了公司發展的亮點:衛生紙雖然當時使用的人很少,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市場也會越來越廣。 于是,劉學忠迅速將產品定位由文化紙、包裝紙轉向生活用紙,并集中力量開發出了系列衛生紙產品。當時盡管產品普通,但劉學忠的這一招使企業迅速扭虧為盈,第二年企業就完全擺脫了困境。 與此同時,“舒云”品牌、宜昌舒云紙業有限公司也應運而生。2000年,劉學忠等5名自然人,以現金出資方式,按市場價格買斷企業所有權,組建了全新的民有民營的舒云公司。舒云公司二次創業的序幕也由此拉開。劉學忠告訴筆者,舒云公司目前已確立了“一二九”目標,即在2008年達到年銷售收入1個億,生活用紙2萬噸,員工人均年純收入9000元,躋身全國二十強。 (二) “舒云”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求生存求發展,就要有超越對手的真功夫。這個真功夫就是———質量。 “技術創新是質量的基礎。”劉學忠如是說。 “那時就只有一臺破舊的二手設備,生產的衛生紙也很粗糙,只能當解手紙用。”當時的情形無法讓職工們忘懷。“手捧著區財政局扶持的5萬元技改資金,我真的太激動了!當時眼淚都快出來了!那可是我們舒云公司的救命錢啊!”劉學忠告訴筆者,技改就是在1995年起步的。1999年,改制后的舒云公司進一步加大了技改力度,先后完成了2、3、4號紙機項目,購置了國內最先進的高速自動復卷打印機。 高級盒裝面巾紙全自動包裝機等多臺設備,企業的年生產能力由3000噸擴大了4000噸,產品也由單一的刀裝紙發展到面巾紙、手帕紙等7大系列32個花色品種。那一年,舒云公司躋身為全身最大的生活用紙企業。 近幾年,舒云公司的技改是一年一個臺階。他們先后投資2000萬元,引進了2條國內先進的廢紙脫墨制漿生產線、7條原紙生產線(其中1092mm圓網紙機三臺、1575mm圓網紙機兩臺、1575mm長網紙機一臺、1760mm變頻調速圓網紙機一臺)、10余條紙品加工線(包括目前國內先進的全自動盒裝抽取式面巾紙機、彩色印刷壓花紙巾折疊機、全自動修邊噴膠封口壓花打孔復卷機等),年產各類生活用紙達到了7000噸。
目前舒云公司正在投資建設第八臺紙機,預計投產后企業生產規模可達到年產10000噸的能力。 (三)質量也源于嚴格、科學的管理。 在逐年加大技改革的同時,舒云公司建立了動力、約束、運行等企業發展的機制,并將企業的機制培植到車間、班組和崗位。他們大力推行干部聘任制、成本質量否決制,材料設備采購招標制和銷售買斷制,并與個人工資掛鉤,真正把市場競爭的壓力傳遞到每一個部門和職工。 在舒云公司采訪,一談到管理,工人師傅們都用一個普通的字眼來形容———“嚴”。營銷總監馮萬祥至今還記得這么一件事。1997年5月上旬,宜昌城區一位工商局老干部打電話說在舒云衛生紙里發現異物(實際上是黃斑點),調查核實后,劉學忠親自帶領一班人登門道歉、賠償、致謝,并按公司制度罰扣了他本人和生產副總當月工資,同時主持召開了全廠員工質量管理大會,組織職工學習教育,牢固樹立質量品牌觀念。 正是因為這樣的管理。“舒云”系列生活用紙多次被市政府認定為“宜昌市十大名牌產品”、被省人民政府認定為“湖北省名牌產品”,并連續七屆獲“湖北省消費者滿意商品”稱號;“舒云”商標被湖北省工商局評定為“湖北省著名商標”;舒云公司也連續三屆榮獲“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和“宜昌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稱號。今年四月,舒云公司又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這一榮譽在我市僅有三家企業獲得。 正是因為這樣的質量。公司生產的“舒云”、“舒馨”系列生活用紙暢銷湖北省內宜昌、十堰、襄樊、荊門、荊州、恩施、武漢、咸寧、鄂州、黃州等地區及重慶萬州、湖南長沙、江西景德鎮等省外地區。
|
|
|
|
|
|
熱點推薦
|
頗受爭議的變更全球紙漿庫存數據月報的決定,招致了來自全歐洲無論是供應商還是購買商的強烈批評…
|
服務中心 |
|
歡迎投稿 |
 |
圖片新聞 |
 |
中國包協會長石萬鵬、常務副會長閃淳昌與利樂總裁親切握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