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11月12日電(記者 屈維英)灤河入海口一場特大漁業污染案的官司還沒有打完,最近這里又遭到一次嚴重污染,造成即將收獲的河豚蝦蟹大面積死亡。 今年8月下旬以來,灤河入海口一些海水養殖場的河豚、車蝦、梭子蟹等開始大批死亡。在這里搞養殖的河北省昌黎縣養殖戶李勇痛心地說,他養殖的河豚從8月底開始死亡,9月中旬最為嚴重,一天就有1000多尾河豚死亡。根據他的記錄,到現在已死亡河豚1.5萬多尾,死亡梭子蟹8000多只,經濟損失達60多萬元。養殖戶齊永利的損失更為慘重,到現在他投養的7萬尾河豚只剩下5000尾,損失92%以上。面對海水養殖業遭遇的慘重損失,養殖戶們叫苦不迭,并紛紛向當地環保部門投拆。
接到投拆后,昌黎縣環保局于10月中旬派專家到污染現場取樣監測,發現污染源來自灤河中游河北省遷安市一些造紙廠的造紙廢液。經專家初步評估,這次污染僅昌黎縣茹荷鎮養殖戶的河豚就死亡了11萬尾,經濟損失達330多萬元。
據記者調查,近年來灤河入海口屢遭污染。2000年10月4日至10日,來自遷安市的造紙廢液通過樂亭灌區入海的4個水閘,同時大量往下排放,導致樂啟等6個民營貝類養殖場總面積3050萬畝的文蛤、青蛤、毛蚶、蟶、梭魚、鱸魚等幾乎絕收。這起特大漁業污染案發生后,受損養殖戶經過兩年多的艱苦訴訟,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于2003年3月24日作出終審判決,判處遷安市9家造紙、化工企業賠償養殖戶經濟損失669.325萬元。但半年多時間過去了,養殖戶們至今沒有得到一分錢賠償。
有關專家評論說,灤河入海口屢遭污染的事實說明,灤河中游遷安市的一些造紙、化工企業盡管為違規排污吃了官司,給養殖戶造成了巨大損失,但他們并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受害養殖戶強烈呼吁,有關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應下決心管管這些任意排污的企業,切實保護養殖戶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