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減弱了2002年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勢頭,2003年世界經濟前景不容樂觀,重新陷入衰退的風險很大。
2003年度的世界經濟走勢存在太多的變數:美伊戰爭、石油價格、股匯市的走向,等等。正是這些變數才使得各國際預測機構對2003年的全球經濟走勢發出了不完全一樣的聲音。
針對目前國際社會較為流行的看法,即伊拉克戰爭如能速戰速決,將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很小,甚至會促進全球經濟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并不贊同。但IMF同時認為,伊拉克戰爭不會導致全球范圍的經濟衰退,理由是國際金融市場已具備對戰爭沖擊的強大防御能力,很多國家目前擁有靈活的匯率體系和較高的外匯儲備。如果戰爭能迅速結束,金融市場還可能因此出現短暫的升勢。IMF總裁克勒(HorstKoehler)預測,2003年的全球經濟表現會略好于2002年,增長率約為3%。
世界銀行(WB)在《2003年全球經濟展望與發展中國家:加強投入,創造機遇》的報告中指出,由于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減弱了2002年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勢頭,2003年世界經濟前景不容樂觀,重新陷入衰退的風險很大。報告預計,200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5%,遠低于經濟衰退前2000年的3.9%。其中,2003年高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約為2.1%,發展中國家平均增長率可達3.9%。世行認為,消費者信心減弱、股市低迷、美國公司財務丑聞余波、歐洲在電信業和其他高科技產業投資過度、投資者對日本銀行系統不良資產的擔憂以及拉美國家的債務問題是抑制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2003年全球經濟形勢和預測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的全面復蘇將延遲至2003年的下半年,原因是受到生產能力過剩、資產價值被高估、投資者信心不足和整體經濟失衡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該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將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緩慢增長,全年經濟增長可達2.5%,高于2002年的1.7%,主要推動力為全球貿易的輕微復蘇。報告預計,2003年美國經濟增長3%,歐盟國家為2%,日本為1%。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認為:伊拉克戰爭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2003年1月的歐洲消費者信心指數已下降到1996年以來的最低點,美國消費者的信心指數則下降到1993年以來的最低點;如果石油價格持續上升,將會帶來新一輪的經濟衰退。歐經會對2003年的經濟預測持保守態度,認為下半年才可能出現全球經濟復蘇跡象,其中歐盟國家2003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在1.6%左右,美國為2.5%。日本為0.4%,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為4%左右。
亞洲開發銀行(ADB)認為,目前國際經濟環境日漸惡化,原因有二:一是工業國家經濟增長預期下降;二是受美伊局勢影響,工業國家經濟下滑的風險。受此影響,亞洲開發銀行預測全球經濟復蘇將推遲1至兩個季度,全球經濟要到2003年底才可能出現回升。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最近將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期從2.9%下調至2.5%,并表示世界經濟又將“調回到衰退的邊緣”。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StephenRoach)認為,伊拉克戰爭導致的全球油價飆升對受制于通貨緊縮壓力的全球經濟帶來的正面效應非常有限,因為商品價格的上漲幅度不及石油成本的增幅,其中的價格差異只能由企業來承擔,這對企業盈利造成的巨大壓力將使全球整體經濟難以實現增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