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治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安徽天都紙業集團將環保意識化作自覺行動,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完善治理工藝,并在黑液處理上達到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
安徽天都紙業集團是一家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前身為潁上縣六十鋪造紙廠,由7位農民投資1500元起家的。經過十多年的滾動發展,總資產已達1.1億元,年生產能力6萬噸,年創利稅1100萬元,是我省最大的銨法制漿造紙生產企業。其綜合實力和經濟效益位居全國造紙行業第四十位,多次被省政府授予“明星企業”稱號。
“寧要淮水清,不做污財神”,這是天都紙業喊出的響亮口號。早在1997淮河流域第一階段達標治理之際,面對資金十分緊缺的局面,他們這家擠一點,那戶湊一點,采取擴股籌資方式,闖過了治污“生死線”。一、二期工程投入環保專項股1500多萬元,實現了造紙白水循環利用和中段廢水達標排放。在造紙廢水中,危害最大的是粘稠如柏油狀的黑液,其污染負荷占到85%,而黑液的治理一直是造紙行業的最大難題。
天都紙業攻堅克難,實施黑液粘合劑工程。他們選用瑞典進口不銹鋼板式蒸發器,將黑液的含固量從10%提高到6 0%左右,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制成的粘合劑可廣泛用于冶煉、鑄造行業。此舉不僅大大減少了治污費用,還每年為企業賺回近百萬元利潤。
去年世行專家來廠參觀,認為其黑液治理水平在中國的麥草漿造紙行業首屈一指。遼寧等地的同行們曾專程來此取經。“江淮環保世紀行”采訪團日前來到該廠,記者查閱了阜陽市環保部門的監測報告,數據顯示:天都紙業日排廢水6300多噸,COD含量為270毫克/升左右,比國家規定的400毫克/升還要低。
據集團董事長郝萃昌介紹:近年來,企業累計投入治污資金2600多萬元,占總投入的三分之一。正在施工的第四期環保工程采用先進的超效氣浮工藝,可實現生料廢水和再生漿廢水分流處理,大大節約治理成本。記者在現場看到:與四期工程同步進行的是被譽為“環保警察”的總排水在線監測,并于年內投入運行。屆時省市環保部門只要一按電紐,就可即時監控,在5分鐘內掌握其外排污水的流量、濃度。將“環保警察”請到家門口,這在該省民營企業中尚屬首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