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紙和紙板中填料和助劑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填料和助劑是造紙生產中不可缺少的輔助材料。大量的礦物質填料如瓷土、石膏、滑石粉、鈦白粉等被用于造紙工業。使用它們的目的是用它們填充纖維表面或內部之間的空隙,以改變紙張的物理性質,滿足用戶的需求。作為印刷用紙來說,填料對紙的平滑度,不透明度,以及壓縮性影響甚大。
填料的價格—般比紙漿便宜。所以,在不影響紙和紙板內在強度的前提下,造紙工作者總是盡可能多地使用填料。若干年前,新聞紙根本不含任何填料,而今天,新聞紙中填料含量可高達12%。近幾年來,書寫紙中的填料含量已從5%增加到15%,而雜志用紙中的填料含量竟然從15%增加到30%左右。然而,紙中填料的增加是有一定限度的。過高的填料含量也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因為填料的顆粒大小大約在0.5--2微米之間,這經纖維要小得多,而且其形狀多為片狀或球狀,所以在纖維中保留較多的纖維是很不容易的。
助劑是造紙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化學品。使用助劑是為了提高紙或紙板的物理化學性能。譬如,加入松香膠是為了增加紙的抗水性,加入氧化淀粉是為了提高紙的表面強度,加入聚胺是為了提高紙的濕強度等。近年來,造紙工作者加大了對助劑的研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紙和紙板的質量,降低纖維的使用量。一些填料和助劑的使用量在增加,紙和紙板的質量在提高,成本在降低。
四、中性法造紙普遍采用
紙和紙板應是一種耐用的物質。可是,人們發現收集到的一些古舊書籍一翻就碎,我們稱之為“老化”。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因為自古以來,在造紙過程中,為了解決“泅”的問題,我們不得不加入天然松香膠。而為了使松香膠牢固固定在纖維上,就必須加入一種叫硫酸鋁的物質。正是這種酸性物質殘留在紙中,和紙中的水結合,促使纖維素降解,使紙的強度下降。天長日久,紙就會破損。
造紙工作者發現,一種烷基烯酮類的有機物同樣可以解決紙“洇”的問題,而且它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酸性媒體作介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中性造紙”。中性造紙解決了造紙工業的問題。但目前,這種有機物價格偏高,且不能現用現做,儲存期又比較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性造紙正進一步得到發展。我們相信二十一世紀正是中性紙逐步取代“酸性紙”的世紀。
“紙”——這一銘刻在祖國歷史上的,為人類文化傳播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發明,將會在新的世紀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輝。
北京造紙廠 裘剛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