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后,外商在大陸大量投資給中國造紙業帶來蓬勃的生機,然而國際化在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給國內企業帶來生存與發展的威脅,中國紙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面對入世后競爭的加劇,中國紙業的未來走向是包括中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國外企業、國際資本等眾多方面所關注的焦點。認真研究中國紙業現狀,分析面臨的機遇與風險,從戰略的高度上正確把握發展思路,對促進中國紙業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造紙工業是資金密集性產業。目前國內企業的發展主要靠自有資金和國家貸款,但由于自身缺少積累及國家建設資金緊張,不可能馬上建設出規模巨大的企業。在國家投資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要想滿足中國用紙需求則必須利用外資。任何打著保護民族工業、扶持國有企業的旗號而反對外資進入的作法都是狹隘的、有害的,外資的進入,對緩解中國紙業加快發展與資金短缺間的矛盾,對加速中國紙業的現代化進程都是十分有利的。近年來在國家的支持下,造紙工業的發展加快了速度,但要徹底滿足發展需求,外資的利用不是可有可無的。否則,國內企業的產量與質量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將導致國外紙品大量涌入,那對國內企業所造成的沖擊與損害會更大。面對這樣一個國際化的競爭環境,國內各自為政的局面與國外兼并重組的浪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國內市場國際化,是當前中國紙業的最大特點。國內企業之間競爭多,合作少的現狀難以使企業繼續發展。國內企業必須進行優勢資源重組,及早剝離不良資產,拋棄現有負擔,使有生力量得以生存下去。這項工作宜早不宜晚,否則,受歷史包袱的拖累,即使是現在運行良好的企業,也很難在今后的國際化競爭中取勝。
國際化趨勢,不可逆轉,這是由世界造紙資源的相對集中與紙品消費的全球性特點所決定的。中國作為森林資源缺乏但又人口眾多的國家,目前不進口國外產品就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深刻認識這一點,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中國造紙行業所面臨的許多問題,比如,要不要引進外資,要不要搞規模經濟,要不要到國外資源豐富的地方投資建廠,如何看待技術裝備國產化,如何看待反傾銷等等。認識到國內市場國際化這一特點,才有可能正確把握中國紙業的發展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