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送你一個投資上億的造紙廠,你要嗎?
早春三月,烏江兩岸年年油菜花香。在投資過億的重慶市彭水第二造紙廠里,煙囪高聳,廠房挺拔,卻終年死寂,不見一絲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這景象已持續近三年。
這是該縣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1992年通過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年產1.02萬噸雙面膠版紙和銅版紙。1993年奠基時,場面非常熱鬧。在以后的建設中,縣領導都是親臨現場坐鎮指揮。但由于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工程一停就是一年多,直到1995年又動工,之后斷斷續續,進展緩慢。
功能資金長期不到位,缺口越撕越大。另一個危機接踵而來:造紙市場發生變化,曾經紅火的造紙業跌入低谷。
但彭水人咬緊牙關挺了過來,廠房終于拔地而起。造紙系統、制漿系統、凈水站、鍋爐車間、供電工程、辦公樓、宿舍及生活設施于1999年全部完工。當年4月,工廠試制出了50噸合格膠版紙。因再沒資金投入,工廠停工,設備一擺就到今天。
3月2日,記者來到彭水第二造紙廠。到處是一人多高的蒿草。12畝料場上那堆試生產時購買的原料早已腐爛,長出了竹子。車間外的花圃里種著蒜苗、白菜、菠菜、萵苣還有小麥。這是護廠職工閑來無事,栽種些蔬菜貼補家用的。
盡快“嫁女”,成為當地一大心病。
彭水有關部門提出:把造紙廠“送”給有能力經營的人——畢竟還能盤活資產,增加一些稅收,解決部分就業。條件是:財產不得拆遷或挪作它用,只能就地配套、改造、維護和組織紙品生產。除工程尾款外,一切債務由縣里背。
目前,彭水正在積極編制“出嫁”計劃,盼望著大花轎。 |